膀胱癌p53过度表达对预后判断的初步探讨
江苏医药 1999年第6期第25卷 短篇论著
作者:王 平 董德平 陆连英 钱开成
单位:海安县人民医院(226600)
p53过度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试验用抗p53过度表达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本院近6年来38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及活检石腊块,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门诊病例随访及信访,初步探讨p53过度表达与膀胱癌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38例膀胱癌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石腊块均来源于本院病理科1991年至1997年5月间标本,病史完整,并均有临床和病理诊断。38例患者,年龄35~81岁,平均56.9岁,男27例,女11例。按WHO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G16例,G221例,G311例。病理分期:PT17例,PT219例,PT312例。病理结果:37例为移行上皮细胞癌,1例为膀胱腺癌。随访结果:38例患者中现存活23例,存活时间最短距手术8个月。死亡15例 ,1例死于反复尿路感染尿源性败血症,1例死于脑血管病变,其它13例因复发和转移均同时存在。存活23例中11例因单纯复发再次手术治疗。
本试验采用的免疫组化方法为SP方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均由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阳性判断标准为光镜下见细胞核被染成棕褐色。
结果
38例膀胱癌标本中17例细胞核表达阳性,阳性率44.7%(17/38)。其中PT1为0,PT242.1%(8/19),PT375%(9/12),G1为0,G242.8%(9/21),G372.7(8/11)。随访分析,17例p53细胞表达阳性患者中有转移灶的复发肿瘤占74.6%,而单纯肿瘤复发的占25.4%。与存活时间比较,17例表达阳性患者中平均存活时间为24.5个月,21例表达阴性患者平均存活49.2个月。
讨论
由于正常p53蛋白的半衰期比较短,只有6~30分钟,所以在正常组织中,p53蛋白浓度较低,不能用通常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可与HSP70形成复合物,同时也可与野生型p53结合,使其半衰期延长。在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浓度是增加的,这可能由于突变后造成的p53蛋白合成增加和降解速度减慢的缘故。p53蛋白为磷酸核蛋白,大多积聚在细胞核上,故免疫组化染色使胞核着色。着色的核蛋白一般被认为是突变型p53蛋白。
本组实验资料显示,38例膀胱癌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率44.7%,与国内严氏等报告膀胱癌核p53阳性率为57.1%和Hollstein等报告的膀胱癌p53阳性率相似。17例p53阳性细胞核染色都发生在PT2、PT3、G2、G3膀胱癌患者中,而PT1、G1患者癌组织标本p53蛋白核染色均为阴性,说明p53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相当关系。随着肿瘤的病理分期、分级增高p53阳性表达逐渐增高。经卡方检验具有显著的意义(P<0.01)。
38例患者中,现存活23例得到了门诊随访,死亡15例也得到家属复信,直接死于复发和转移的13例;存活23例中11例单纯复发;复发率63.3%(24/38)。17例阳性表达病例中复发转移同时存在占74.6%,单纯复发占25.4%,在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方面,17例阳性表达患者平均存活24.5个月,21例阴性表达患者平均已存活49.2个月,具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p53过度表达是侵袭性膀胱癌、低分化膀胱癌的重要特征,也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