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放射治疗102例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放射治疗102例分析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7卷 论著摘要与病案报道

作者:卢晓红

单位:卢晓红(浙江省温州市肿瘤医院 温州市 325007)

关键词:乳腺肿瘤;根治术后;复发;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4-0430-02

  对我院1988年5月~1995年5月放射治疗102例无远处转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女性100例,男性2例;年龄为28~72岁,中位年龄48岁;初治时临床分期(1987年UICC分期法)为:Ⅰ期4例、ⅡA~B期44例、ⅢA~B期54例;病理类型:单纯癌42例,浸润性导管癌48例,髓样癌10例,大汗腺样癌2例;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情况:除25例行改良根治术外,其余均行根治术,其中有28例患者曾行术后放疗。复发时间在术后1月~6年不等,中位时间为27.5个月;复发部位:胸壁24例,锁骨上35例,腋下30例,多区复发13例(胸壁+锁骨上9例,腋下+锁骨上4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病例均接受60Co加深层X线局部外照射,先用60Co照射35~40 Gy,然后改用深层X线照射30 Gy,常规照射,肿瘤量为65~70 Gy。生存期自放疗开始之日算起。

  1.3 结果

  本组病例均随访3年以上,满5年78例。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2%(40/102)、23.1%(18/78)。

  1.3.1 手术至复发间隔时间与生存率 手术后2年内复发病例的3、5年生存率为28%(14/50)、9.4%(3/32),2年以上复发的分别为50.0%(26/52)、32.6%(15/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1.3.2 肿瘤消退情况与生存率 放疗结束时肿瘤完全消退88例,占86.3%;肿瘤缩小,但仍有残留14例,占13.7%。肿瘤全消病例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36/88)、25.0%(17/68),明显高于有残留病例28.6%(4/14)、10.0%(1/1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1.3.3 复发程度与生存率 单区域复发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7%(38/89)、25.7%(18/70),多区域复发者为15.4%(2/13)、0%(0/8),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单纯腋下复发病例的生存率高于单纯锁骨上和胸壁复发病例,但统计学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复发程度与生存率

复发部位 3年生存率(%) 5年生存率(%)
单区域复发 38/89(42.7) 18/70(25.7)
胸壁复发 9/24(37.5) 4/16(25.0)
锁骨上复发 14/35(40.0) 6/28(21.4)
腋下复发 15/30(50.0) 8/26(30.0)
多区域复发 2/13(15.4) 0/8(0)

  1.3.4 死亡原因 本组病例已死亡62例,其中死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者13例,死于远处转移43例(脑转移7例,肺转移8例,肝转移14例,骨转移15例),死因不明6例。远处转移占已知死因的76.8%(43/56),占总死亡病例的69.4%(43/62)。2 讨论

  2.1 预后相关因素

  10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放疗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2%、23.1%,生存率与术后复发间隔时间、复发程度,肿瘤消退情况等有关。手术至复发间隔时间越长,预后越好,≤2年与>2年复发的3、5年生存率为28.0%、9.4%和50.0%、32.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单区域复发者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多区域复发者(P<0.05),放疗结束时肿瘤完全消退病例3、5年生存率为40.9%、25.0%,而有肿瘤残留者则为28.6%、1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放射治疗对控制局部复发的意义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在10%~20%[1],单纯肿块切除或全乳切除术后复发率更高。对于这些患者的处理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多数学者认为局部复发很少是单一孤立地发生,大部分患者往往是多个,多区域性复发或同时伴有潜在性的亚临床转移,因此很少适宜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对控制无远处转移的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的乳腺癌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1]。文献报告放射治疗对局部控制率在31%~67%,胡国清[2]和乔学英[3]等报告放射治疗复发性乳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21.3%和22.7%。本组病例放疗后局部控制率达86.3%(88/102),5年生存率与上述报告相似。

  2.3 治疗失败的原因

  局部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性乳腺癌约有80%最终发生远处转移。本组病例放疗后远处转移率为63.7%(65/102),已知死亡于远处转移的占本组总死亡病例的69.4%(43/62),是复发性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余子豪[1]认为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在时间次序上也不存在先后的关系,两者可同时发生。从而提示乳腺癌首次术后一旦出现局部或区域淋巴结复发,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可能已存在潜在性的亚临床转移,这些患者的复发灶可能就是肿瘤全身播散的局部表现。因此,即使局部复发灶通过放射治疗得以控制,绝大部分患者也往往只能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最终将因远处转移而死亡。笔者认为对有预后不良因素的复发患者,尤其是初治时病期较晚,术后短期内复发、多区域复发和放疗结束肿瘤仍有残留者,不能单纯用局部治疗而忽视全身治疗。应在局部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有计划的全身性化疗和内分泌、免疫等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出版,1993,787:802~803.

  [2]胡国清,张东.放射治疗复发性乳腺癌90例总结[J].中国放射肿瘤学,1991,5(1):25~26.

  [3]乔学英,肖爱勤,周道安,等.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放疗110例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6,5(4):248~249.

收稿日期:2000-01-10

修回日期:2000-03-15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乳腺癌发病年龄、确诊时间、职业因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