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腺癌9例报告
江苏医药 1999年第8期第25卷 经验点滴
作者:杨荣华 龚珍娣 石松魁
单位:杨荣华 龚珍娣 常州市肿瘤医院(213001);石松魁 天津肿瘤医院
我们两院自1953年至1997年共收治副乳腺癌9例,占同期乳腺癌的0.1%(9/8783),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例均女性,年龄35~65岁,平均48岁。均以腋部肿块为首发症状,3例左侧,6例右侧。病程1个月~23个月。肿块直径<2cm 1例,2~5cm 5例,>5cm 3例。其中2例术前诊断为隐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二、治疗 4例行根治术+放疗+化疗;1例行根治术+放疗;1例行根治术+化疗;1例行局部广泛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放疗+化疗;1例行局部广泛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放疗;1例行局部广泛切除+腋淋巴结清扫。
三、病理和腋淋巴结 副乳腺单纯癌5例,其中1例合并同侧乳腺导管癌浸润管外;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副乳腺髓样癌1例;副乳腺乳头状腺癌1例。9例副乳腺癌手术摘除腋淋巴结共185枚,癌转移99枚,转移率53.51%(99/185)。9例副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9/49、4/14、3/26、0/26、14/14、4/12、5/12、11/17、9/15。
四、随访 3例10年无转移和复发;1例8年无转移和复发;1例7年死于胸膜转移;1例2年同侧腋下复发、3年失访;1例2年死于肺转移;1例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5个月同侧胸壁复发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0个月失访。
讨 论
副乳腺亦称异位乳腺,系由胚原始乳腺始基消退不全发育而成,可发生于腋窝至腹股沟“乳线”上的任何部位,以腋部、前胸壁多见。本组9例均发生于腋部。副乳腺可发生各种肿瘤。副乳腺癌的发生率国内报告约占全部乳腺癌的0.1%,本组发生率0.1%(9/8783)。
副乳腺癌发病年龄与乳腺癌相仿,多在50岁左右。临床一般表现为副乳腺内有质硬、边界不清的肿块。发生在腋部的副乳腺癌腋淋巴结多有肿大、质硬或呈融合状,老年患者常因腺体萎缩副乳腺多不明显,应注意识别。有时副乳腺癌也可合并同侧或对侧乳腺癌,但两者为互无联系的独立肿块。腋部钼靶摄片表现为边缘不清的肿块阴影,与乳腺癌的征象相似。
临床上见有典型的副乳腺并经病理证实为癌,副乳腺癌的诊断多无困难;唯临床上常见的腋部副乳腺癌与乳腺腋尾部癌、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及乳腺癌的巨大淋巴结转移易相混淆。根据我们的经验,以下几点可资鉴别:(1)临床查见副乳腺;(2)腋下为独立的乳腺组织,在做连续病理切片检查时腋部与正常乳房之间的乳腺组织不相连续;(3)腋部肿块病检证实为乳腺癌,并见有管内癌成分和腺小叶结构,说明此处为原发癌,腋下独立腺体发生的癌为副乳腺癌,腋下腺体与乳房腺体相延续时应视为乳腺腋尾部癌;(4)病检癌旁乳腺组织中见到大导管应考虑为副乳腺癌而不是乳腺腋尾部癌,因为乳腺腋尾部无此种成分;(5)病检在腋淋巴结见到癌灶而结外无上述病理特征应考虑为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上乳腺检查无肿块时应是隐性乳腺癌;(6)乳腺部无癌,或有癌但与腋部副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不同。
副乳腺癌治疗原则与乳腺癌相同,宜行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副乳腺癌多发生于淋巴组织丰富的腋窝部,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较一般乳腺癌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