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E预处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年第8期第19卷 病例报告
作者:朱晓玲 马明信 杨玮 吴薇薇 严卉 宣夏清 章新民
单位:310004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朱晓玲、马明信、杨玮、严卉、宣夏清、章新民);浙江省公安厅(吴薇薇)
患者,男,36岁。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8个月,于1997年7月5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11月在当地健康检查时发现脾肿大,进一步检查:外周血Hb 183g/L,WBC 205.0×109/L,BPC 391×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多,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0.78,以晚幼粒以下为主,原始粒细胞占0.01,嗜酸、嗜碱粒细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为0(对照102分);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均见t(9;22)的克隆性改变(即Ph染色体100%阳性);CML融合基因bcr/abl阳性。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经用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2个月获临床和血液学缓解,继续治疗7个月后复查,仍处于慢性期。本次入院查体:体温正常,慢性病容,皮肤粘膜无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Hb 124g/L,WBC 5.7×109/L,BPC 80×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中等量,粒系增生活跃,占0.70,以晚幼粒以下为主,原始粒细胞占0.005,处于慢性期,肝、肾功能无异常。肝、脾B超正常,胸片正常。于1997年8月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 PBSCT)治疗。
供者 供者为其胞姐,40岁,已婚(G2P2),经检查身体健康,无输血史。HLA-A 2,33、HLA-B5,17、HLA-DRB14,8、HLA-DRB3/DRB4 53,上述位点与患者完全相合。
移植过程 ①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收集:给供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Kirin公司产品)450μg/d(8μg/kg)共5天。于0天,经血细胞分离机(CS 3000 plus,Baxter产品),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循环血量10升,采集1次。单个核细胞(MNC)数3.16×108/kg,CD34+细胞数24.3×106/kg,CFU-GM 4.5×104/kg。②预处理方案:CBE方案(环磷酰胺60mg/kg -2 ,-1天;马利兰4mg/kg -6~-3天;足叶乙甙30mg/kg -2,-1天)。
预处理毒副作用的防治: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加地塞米松防治恶心、呕吐;用德诺和泰胃美预防胃及食管粘膜炎症;用大量输液(100ml*kg-1*d-1)碱化尿液,保持尿pH值?7.0,同时应用美斯钠和强迫利尿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用甲氨喋呤(MTX)15mg/m2(+1天);10mg/m2(+3,+6天) 静注, 环孢霉素 A(CsA) 2mg*kg-1*d-1 (-1~+4天),4mg*kg-1*d-1(+5~+20天)静滴,以后加大剂量口服,使CsA血浓度维持在400μg/L左右,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00mg/kg,每周静滴1次,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用前列腺素E1(PGE1)400μg/d(-6~+19天)静滴,预防肝静脉阻塞病(HVOD);用更昔洛韦防止巨细胞病毒感染,200mg/d(+14~+100天)每周静滴4次,预防间质性肺炎(IP)。
患者allo-PBSCT后7天白细胞降至0.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降至0.01×109/L,持续2天;后8天血小板降到27×109/L,持续4天;12天WBC?1.0×109/L,ANC>0.5×109/L;15天血小板>50×109/L;28天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各系比例大致正常,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全部为46XX,正常核型;202天CML融合基因bcr/abl阴性。
髓外毒性按照Bearman等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分级标准进行评分:膀胱毒性Ⅱ级(表现为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口腔粘膜溃疡Ⅱ级,胃肠道毒性Ⅱ级,无心、肺、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
DNA指纹图分析:采用JL-02多位探针对移植前患者外周血DNA指纹检验提示有21条特异性谱带,而移植后12天变为29条特异性谱带,且位置与供者完全一致;细胞遗传学检查:+28天、+60天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全部为46XX正常核型;分子生物学检查: +202天CML融合基因bcr/abl阴性。
本例患者用CBE方案作allo-PBSCT预处理,患者于+7天左右造血功能明显受抑,+12天DNA指纹图证实完全植入,说明新植入的造血干细胞早期植活。在移植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膀胱、口腔粘膜及胃肠道Ⅱ级毒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短期内恢复,无其他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说明该方案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志谢:本文经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林茂芳教授指导,特此致谢
(收稿:1998-03-20)
(校对:王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