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研究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研究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2期第12卷 实验研究

作者:辜梅新 苏健华 黄梓伦

单位:广东省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MIC分型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不断增多,为提高白血病的诊 断准确率,1994年2月~1998年2月,我们对138例急性白血病采用了MIC分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38例中,男90例,女48例,儿童27例(1 ~13岁),成111例(14~88岁)。

  1.2 形态学检查 13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均符合1986年全 国会议制定的白血病FAB分型标准。采用的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有: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 酶(POX)、醋酸AS-D奈酚脂酶(Naphthol AS-D Chloroacetae,DCE)、α-丁酸奈酚脂酶(Na phthol Butyrate,NBE)等(DCE与NBE均为Sigma产品)。

  1.3 免疫学分型 应用APAAP免疫酶标组化方法和美国BD 公司提供的流式细胞仪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PE(藻红蛋白)和PRECP三种荧光抗体对白血 病细胞进行表面抗原多参数测定分析,所用单克隆抗体(McAb)主要有:CD3、CD7、CD 10、CD19、CD20、CD13、CD15、CD14、CD33、 CD34、HLA-DR、CD41、CD42、CD16、CD56(McAb由丹麦DA KO公司提供,FITC等由美国BD公司提供)。判断标准:凡≥1种McAb呈阳性反应,其标记细胞 ≥30%为阳性。

  1.4 细胞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标本取自患者骨髓,采用直 接法或24 h短期培养法,不加刺激因子,常规收获制备,全部标本均进行热变性R显带 〔1〕,部分采用G显带,每份标本分析10~20中期分裂相,根据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系 (ISCN)〔2〕作出判断。

  2 结果

  2.1 形态学检查 138例急性白血病,ANLL(M1~M5)7 8例,CML急变11例,ALL(L1~L3)49例。

  2.2 免疫学分型 Null(裸型)2例(其中M31例、ALL-L1 1例):M(髓系)67例,HAL(双表型或多系列包括T/B/M/NK)13例,(其中M13例、M21例、M 32例、M41例、M52例、CML-B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4例):M73例(包括M41例 、CML-BC2例):T-ALL12例,B-ALL33例:NK(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2例(其中T-ALL 1例 ,M41例)。

  2.3 细胞遗传学分析 87/138例进行了骨髓染色体检查、 ANLL 39例,可见t(1;2)、4 q+、5 q-、t(5;12)、6 p+、6 q-、-7、7 q-、+ 8、8 q-、10 q-、+22异常,t(8;21)、-X、-Y 4例,见于M2,t(15;17)见于M3; t(9;22)见于CML急变(11/12例)和少数M1,ALL(各2例),CML急变还可见双Ph、3 q-、1 (17);1例M7核型为48,XX+4,+Mar,HAL核型异常者5/6例,ALL 31例,染色体数目结 构异常(见附表)发生频率多为1次,表现多为非特异性。

附表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

AL/n M I C
ANLL/78 M1=15 T/Mn=2,B/Mn ,Mn=12 t(9;22)n=2
  M2=31 B/M,Mn=30 t(8;21)n=4,t(5;12),-X,-Y,+ 22
      +Mar,5 q-,7 q-,10 q-,17 q-
  M3=14 Null,B/Mn=2,Mn=11 t(15;17),t(1;2),-13,- 16,-20,-21+mar
  M4=7 Mn=5,T/M/NK
  M5=5 Mn=3,T/M,B/M
  Other=6 B/Mn=5,T t(11;20),8 q-,14 q-,-14,Mar
ALL/4 L1n=25 Tn=5,Bn=19,T/NK t(9;22)n=21 p-,1 q+,+3,t(3;4),+4,+5,+6,-7
  L2n=22 Tn=5,Bn=16,Null t(7;10),+8,r(8)8 q-,-9,9 q+,15,+15
      del(15 q),17 q+
  13n=2 Bn=2 +Mar
CML-BC/12   Mn=5,B,B/Mn=3,

  B/T/M,巨n=2

t(9;22)n=11,双Phn=3,t(21;22),+3,del 3q,i(17)

  注AL急性白血病,ANLL急非淋,ALL急淋,CML*BC慢粒白急性形态分型,I免疫 学分型,C细胞遗传学分析,未标数字n=1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异源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形态学分型是基础,其 虽被广泛接受,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对部分ALL、MO、M7、HAL、CML-急变的系列转换 确诊有一定困难,如M0、M1在组织化学染色POX,AS-DCE阴性时难与ALL区别〔3〕 ,NBE粒、单、淋巴细胞均可阳性〔4〕,粒、单呈致密弥散反应,阳性程度难以区 分M3、M4、M5。本文6/14例M3,NBE阳性率50%~92%,阳性强度为+~,氟化钠 抑制率>50%,NBE和CAE双染阳性,临床按M3治疗用维甲酸有效或达到完全缓解。Staren 等〔3〕认为M3可能是粒单过渡型,即单核细胞是由早幼粒细胞分化而来,具有粒 、单细胞双重分化特征。因此粒、单细胞有时仅用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不易区分。 ALL的NBE呈点、块状局限性反应,阳性率>50%,主要为ALL-L2型,占59%(13/22例),显示 NBE呈非特异性特征。

  McAb的广泛使用,使们得以开始从造血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的角度,从中探讨发病机制,协 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免疫学分型对形态学检查难以区分上述类型白血病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如1例M7,形态学诊断为M4,2例CML-M7变,形态学诊断为急粒变,13例HAL和5/11 例CML系列转换(急淋变)由免疫分型确诊。但对ANLL中部分M1~M5无法鉴别,如M3多 数呈髓系表达,3/14为B-LY+-AML,与陈珊珊等〔5,6〕报道一致。T-ALL和M4C 各1例,NK细胞表达阳性,其中1例M4为T、M、NK同时表达,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但症状 较重。

  骨髓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与染色体质量及显带有关,G显带带纹较多较清晰,如M4的16 号染色体臂间倒位,M3的t(15;17)易辨认,R显带对质量差的白血病染色体如短、分叉、 重叠也可辨认。另外,其末端多为深带,白血病末端带变异较多,因此我们体会白血病骨髓 染色体用R显带方法较易成功。如果同时采用G、R显带,有助于更精确地确定染色体重排的 断裂点。对于一部分特异性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低和标记染色体细胞遗传学检查无法分辨者, 有必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多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进行识别。

  白血病MIC综合分析诊断较单纯形态学分型更为准确可靠,更接近对白血病本质的认识,但 是MIC三种方法不能完全相互取代。对于少部分MIC分型仍不能确诊者如M3,免疫学分型无 表达或双表达,染色体检查无t(15;17)发现,应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APL融合基因PM l-RARa存在与否,以便指导临床用药。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双标记急性白血病预后最差 ,4例病均在两周内死亡,应结合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联合化疗,可能提高缓解 率。细胞遗传学检查有复杂变异染色体核型的急性白血病和CML-急变出现、Ph染色体和其 它核型异常者预后较差〔9〕。邮政编码:广州市,510080

(1998-09-14 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中药复方白血宁Ⅰ号治疗白血病疗效观察△
焦点新闻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白血病bcl-2,pI7O,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德国的治疗——COALL-92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