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肺结核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肺结核不住院短程化疗156例远期疗效观察

肺结核不住院短程化疗156例远期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年第3期第22卷 临床研究

作者:常发辉 邵美芬

单位:常发辉:江苏扬中市结防所 212200;邵美芬:江苏镇江市血吸虫病防治所

关键词:肺结核;短程化疗;远期疗效

  近10多年来肺结核病不住院短程化疗在我国城乡广泛推广应用,临床近期效果比较满意。为了进一步探讨远期疗效,我们对扬中、镇江两市结防所治管的肺结核病共156例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56例病例均为二市结防所1991-01~1992-12门诊治疗管理的病,病均已疗程结束停药。

   1.2 观察方法

  停药后观察3年,第1年第3个月送痰标本2个,第2、3年每半年各送痰标本2个,均作厚涂片检查。每年摄X线胸片1张,如病在两次随访之间因肺结核病而就诊者,均作痰检及X线胸片检查,如确定为复发者即在病随访、观察卡中记录检查日期和诊断。

   1.3 复发考核标准

  ①痰涂片2次阳性者;②痰涂片/次阳性或痰涂片阴性而X全胸片显示病灶恶化者。

   1.4 化疗方案

  ①2SHRZ/7HR 44例;②2SHRZ/4HR 53例;③6HRE 59例。

  2 结果

  2.1 菌阳组与菌阴组复发率

  见表1。

表1 菌阳组菌阴组复发率调查结果

组别

例数

复发(例)

复发率(%)

菌阳组

28

4

14.3

菌阴组

128

6

4.7

合计

156

10

6.41

  *与菌阴组比较P<0.052.2 初治组与复治组复发率

  见表2。

表2 初治组复治组复发率调查结果

组别

例数

复发(例)

复发率(%)

初治组

116

5

4.3

复治组

40

5

12.5

合计

156

10

6.4

  *与复治组比较P<0.052.3 X线改变

  病X线胸片示除10例有恶化外余大部分有继续吸收、好转(指在停药后第1、2、3年内与停药时X线征作比较,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收缩),空洞闭合,见表3。

表3 初治组复治组停药后3年X线改变

 

病灶

空洞

随访期 观察(例) 继续好转(例) 恶化(例) 观察(例) 消失(例)
 

1年

116

114

2

12

6

初治组

2年

116

111

3

12

9

 

3年

116

113

0

12

10

1年

40

38

2

7

2

复治组

2年

40

36

3

7

4

 

3年

40

37

0

7

5

  3 讨论   从表1看出菌阴组复发率为4.7%,菌阳组复发率为14.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吴基成[1]报道相似,三种短化方案对菌阳、菌阴病均可使用。远期疗效均感满意,但远期疗效对菌阳组病灶广泛的病例使用6个月的化疗方案后复发率仍较高,提示以上病使用9个月的化疗方案更适宜。表2结果说明短程化疗对初、复治病例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治病复发率高,其主要原因是反复用药时间长,易形成耐药菌株,形成难治性结核,提示在日常工作中对初治病一定要做到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服药,以减少复治病的产生。本次观察结果总复发率6.4%,说明肺结核的短程化疗在不住院全程管理下自服药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远期疗效是满意的。肺结核病的短程化疗结束后,肺部病灶可进一步的吸收、好转,组织进一步修复,空洞缩小至闭合,少数病肺部不留下任何痕迹,说明短化病疗程结束,只要痰菌转阴,不必顾及肺部病灶情况即可停药。表3结果说明本次观察的病例复发时间均在2年内,因此我们认为远期疗效考核的病例,随访1年不够,随访2年较为合适,太长也没有必要。鉴于病正规治疗后复发率低,且复发的病均能因症就诊发现,故日常防治工作中当病完成疗程后,痰菌确已转阴,可不必作常规随访、复查,嘱病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呈基成.农村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不同化疗期随访5年复发率的观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8;1:55

(1998-06-19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人诊疗及护理体会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