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剥夺后大鼠海马生化及病理变化
睡眠剥夺(SD)因为会给机体造成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而受到各国军事医学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SD后海马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超微结构变化,探讨SD可能存在的脑损害机制。
方法:以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并设立大平台对照组,分离海马,电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测定海马组织匀浆NO含量和SOD活力。
结果: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NO含量及SOD活力均高于大平台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发现,光镜电镜下海马神经元减少,核仁碎裂、胞质内细胞器减少。
NO是一种神经递质,高浓度的NO有毒性作用。本实验发现,SD后海马NO含量增高,过量的NO可引起DNA损伤和突变,加快氧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氧自由基能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引起细胞膜功能紊乱。自由基酶防御系统包括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并诱导SOD等酶活性增高,因此SOD含量的高低可反映氧自由基水平。
本实验发现,SD后脑组织SOD活性增高,提示SD导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并导致神经细胞损害。电镜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SD对大鼠的脑损害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高浓度NO及氧自由基等作用的结果。
2003.03.06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