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艾滋专栏 > 艾滋病新疗法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阻击艾滋病 基因重组疫苗显身手

阻击艾滋病 基因重组疫苗显身手

  自1985年我国报道了首例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者数不断增加,目前正处在流行快速发展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供的最新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677例,报告感染者遍布全国各省,到2000年底前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数可能将突破100万,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世界各国已有几种药物被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但由于价格昂贵,全球仅有5%左右的HIV感染者能够获得治疗。另一方面这些艾滋病的药物存在着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对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科学家又一次将目光集中于新型艾滋病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并认为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阻止艾滋病流行的唯一可能途径。

  解放军军需大学研究所病毒室、解放军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于1990年跟踪HIV流行的发展趋势,启动了AIDS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研究。军需大学首先利用自己构建的高效痘苗病毒基因重组真核活载体表达系统,进行了HIV—1型和HIV—2型两种国外流行株艾滋病病毒多种完整结构蛋白表达和调控研究,为AIDS疫苗的研究积累了一定数据。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HIV—1型和HIV—2型巨分子多种嵌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和小鼠免疫原性实验研究。

  近年来的HIV疫苗的实验免疫结果表明,如上所述的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DNA疫苗、巨分子病毒样粒子蛋白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不同疫苗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原性。

  为制备安全、有效的哺乳动物非复制性基因重组AIDS活载体疫苗,军需大学利用自己构建的鸡痘病毒非复制性重组活载体表达系统,进行了艾滋病病毒国外流行株结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构建研究。又与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进行了艾滋病病毒中国流行株B亚型和C亚型完整结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构建和小鼠免疫原性实验。

  DNA疫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疫苗。军需大学利用DNA疫苗构建系统,进行了HIV—1型中国流行株结构蛋白基因的表达和实验免疫研究,同时又探索了安全的HIV—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重组疫苗和DNA疫苗的小鼠混合实验免疫研究,证明了多种HIV基因重组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

  经过以上近十年的基础研究,逐步完善、提高了AIDS疫苗的上游基础研究水平。目前正在加快AIDS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开发力度,使其更接近产业化。

《科技日报》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专家提出五大策略遏制中国艾滋病流行
焦点新闻
·日本合成能抑制乳腺癌转移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化合物
·艾滋病排老三 法国人最怕癌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
·广州将查同性恋艾滋病,为期3年采用匿名方式
·专家指出中国应关注同性恋传播艾滋病问题
·男同性恋口交者易患艾滋病
·HIV成年患者腹泻和肠道感染的关系
·男性HIV感染者的哮喘发病率较高
·HIV患者髋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