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上海朋友,最近说她结婚了。她的老公是位韩国人。老天!她哪里会讲韩国话?英语也是半生不熟。惊讶的我试探着问:“你们彼此怎样沟通?”“没问题。”听得出她很兴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她说:“婚姻中默契是最重要的。我们有时不用说话,一个眼神就会明白。”她一副自信和幸福的语调。其实他们彼此皆不通晓对方的母语,而是通过半生不熟的英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语来交流,而交流的内容是令多少文人墨客都为之搔头的内心情感!难道爱情的魔力真是如此巨大,竟能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
几个月后再度遇见她, 外表并没有比婚前变化多少,仍是一副自信和快乐的样子。我问:“他有没有什么让你不满意的地方?”她很爽快地掷出一个字:“有!”“是什么哪?”我穷追不舍。“他不下厨房,也从不做家务,一丁点儿都不干,还说男人怎么可以下厨做家务?”后来我们雇了保姆,用他的话讲,就是不希望让家务事影响到我们的感情。但后来我了解到韩国男人几乎都是这样,把女人下厨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他妹妹有次跟我说要嫁给中国人。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中国男人可以下厨啊。”“不过除了这点,他其他方面对我真是很好,很温柔,很体贴。”“你们吃饭能不能吃到一起去?”“吃不到一起。”她很干脆地说:“韩国人喜欢非常清淡的菜,非常清淡。我有时煮的肉汤他都不喝,说太腻了。他的菜对于我来说简直没有味道。”“那你们谁将就谁呢?”“现在每次都要做两种菜:一桌两制。但我们时常也尝尝对方的菜。”“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她一字一句地说:“以后我们的孩子,给他(她)起个什么名字?孩子的母语的选择,这些都是问题。”“起个韩国名,再起个中国名;语言嘛,双语岂不更好?”她幽幽地说:“可总要有所偏向,有所选择的。”她的声音似乎是从一个遥远的地方传来。我想我能够明白她的意思,尽管她没有或是不愿说出。
在内心深处,哪个“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人不希望自己的骨肉对华夏的水饺、面条更多一些兴趣?尽管他们也知道汉堡鸡翅的营养也不逊色;哪个海外的炎黄子孙不希望子女更能够精通一些汉语的抑扬顿挫?尽管他们的外文已流利到可以与人辩论争吵的地步。
我的这位上海朋友的婚姻,语言的鸿沟可以填补,文化的鸿沟却不可彻底逾越,能做到的只能是相互理解、尊重和适应。但也正因如此,他们俩的生活会显得别有一番风景,酸甜苦辣,自成滋味。
新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