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书籍 > 基础学科 >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http://www.piccc.com  2005-3-1 23:24:39 宫伟星、王琳]  【字体: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自1983年从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于1985年开展这项研究,中医药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有着无与伦比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对Hp感染微观辨治及其药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

  1 微观辨证

  1.1 Hp阳性与证型关系

  经胃镜病理确诊慢性胃炎1000余例,辨证分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型(实证),肝胃郁热、阴虚血瘀型(虚中挟实),脾胃虚弱、气虚血瘀型(虚证),Hp阳性率分别为100%、84.6%、76.1%,虚实二型差异显著(P<0.05)。危氏观察102例Hp感染阳性率及程度高低与证型有一定关系,排列次序是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阴虚。以脾胃虚证和脾胃湿热型作对比,前者50例中Hp阳性占48.0%,后者12例中Hp阳性占91.7%,两型存在显著差异,即脾胃湿热型Hp阳性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进一步研究表明,Hp阳性率与证型有相关性,依次为郁热证>瘀血证>虚寒证>气滞证>阴虚证。在脾虚证中脾阳虚型Hp感染重于脾气虚型,一般认为由脾气虚到用阳虚的反映脾虚程度加重,故Hp与脾虚程度存在一定关系。至于虚证Hp感染率低尚有争议。有人认为脾虚证中脾虚气滞证Hp感染最低、感染程度最轻;与有人提出中虚气滞证不仅Hp阳性率高(92.9%)、菌量多(等级占49.1%),且侵犯部位深、引起细胞变性崩解多(88.6%)的病理结量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统一认识。

  1.2 Hp感染胃粘膜微观辨证

  从500例十二指肠溃疡的病、证演变规律与Hp阳性率高低比较分析,排列次序为溃疡分期是活动期>愈合期>疤痕期。溃疡活动期胃粘膜改变有充血、水肿、糜烂,胃粘膜微观相分型以胃热较多;愈合期胃内炎症好转,充血水肿糜烂消退,溃疡渐愈合,胃粘膜微观相以胃寒型居多;疤痕期胃内炎症消退,溃疡愈合,以气阴虚型居多。由此可见,同一病期,有不同的证,而不同的证与粘膜相分型及期Hp阳性结果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Hp阳性结果与胃粘膜相变化,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病辨证分型的微观指标加以参考。为了解脾虚患者在Hp感染时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反应,沈氏等对脾虚型和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Hp感染程度、病理改变及胃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在Hp感染脾虚型胃粘膜急性炎症反应,如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炎症造成的粘膜水肿等,不如肝气犯胃型明显,淋巴细菌和浆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的体液免疫反应(如sIgA浓度)亦较肝气犯胃型减弱,证实了脾虚患者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功能有一定的缺陷。胃粘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是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近期发现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形成和胃癌的发生有关。谢氏等研究发现胃癌患者血清及胃液中Hp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近的对照组(P<0.05),提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 临床治疗

  目前西医Hp感染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应用铋盐、甲硝唑庆大霉素四环素等治疗部分有效,单独应用疗效不佳,三联疗法细菌根除率可达80%~90%,但常出现恶心腹泻、伪膜性肠炎等副作用。中医药治疗已显示出优越性。目前中医药治疗Hp阳性胃炎、溃疡病,多不拘泥古方,而是辨病与辨证结合,选用清热药和理脾胃药为主的单方和复方,水煎服或研末冲服。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34例采用寒热证分治,热证方:黄连桑叶各10g,薄公英、仙人掌各15g,黄芪20g,三七5g(冲);寒证方:白芍20g,桂枝干姜各10g,黄芪15g,砂仁、三七(冲)各5g。水煎日1剂。对照组34例以国产雷尼替丁150mg日3次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中药组4周后Hp清除24例(70.59%),6个月后复查示Hp根除22例(64.71%),对照组分别为11例(32.4%),6例(5.8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用中药营胃片(含黄芪、薄公英、黄连、石斛鸡内金珍珠粉、香菇、白木耳、三七粉)治疗Hp阳性胃炎30例,对照组30例用硫糖铝吗丁啉,2个月后中药组Hp清除有效率为60%,对照组仅为23.1%,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清热化瘀汤(黄连、乌梅党参各10g,白花舌草20g,丹参厚朴葛根、鸡内金、黄芪各15g,白芍20g,大黄、桂枝各5g)治疗胃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5例,对照组35例用三九胃泰治疗,6个月后Hp阴转率为80%,明著高于对照组转率20%(P<0.01)。用单味大黄醇提片治疗40例Hp阳性PU,Hp阴转36例(90%),与用西咪替丁治疗30例转阴1例(3.3%)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对128例PU活动期伴Hp阳性患者,应用锡类散治疗4周后Hp转阴率为63.3%,且Hp分布密度明显减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药理研究

  3.1 单味药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临床治胃病常用的53味中药,分别对Hp作抑菌试验,发现Hp对黄连、大黄、桂枝高度敏感;对乌梅、元胡中度敏感;对三七、厚朴、党参敏感,显示这些中药有较强抑菌作用。黄连主要成分为小蘖碱,抗菌谱较广,对Hp抑菌较强,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有解痉作用。大黄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消除Hp作用,减轻炎症程度,改善溃疡部位微循环,有利于溃疡愈合。三七粉不仅杀菌作用较强,且通过改善胃粘膜微循环而加速萎缩、肠化或增生组织病理逆转。此外,薄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徐长卿地锦草、莪术黄芩等药理证实均有杀灭Hp的能力,临症时均可选用。

  3.2 复发研究

  单项药物抑菌实验表明,不仅清热解毒药对Hp有杀灭作用,某些化湿、消食、活血药物同样对Hp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张氏将单味药物中的清热、养阴、理气、活血药各组一方,分别为清热方(黄连、大黄、苦参等),养阴方(白芍、枸杞子、乌梅等),理气方(黄芪、厚朴、乌药等),活血方(丹参、莪术、生地榆等);以这4方为基本方,每2方和3方、4方分别组成复方。研究表明,除清热活血方、养阴清热活血方对体外Hp有抑菌作用外,其余组方均未显示抑菌效果。槟榔四消丸是治疗胃痛实证的有效古方,近来发现该方在直接杀Hp、促进病变组织修复的作用,疗效优于丽珠复乐冲剂。许多学者的报道用锡类散PU疗效显著,经研究表明,该药促进PU愈合的机理,可能不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素释放,与该国药促进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合成PGE2,抑制Hp生长和繁殖并能清除有关。Hp感染与胃癌有关,将可通过防治Hp感染以达到防癌目的。营胃片是营胃散(《千家妙方》)化裁而成,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增强胃运动机能及消化能力,消除胃粘膜急慢性炎症和Hp感染,可使部分肠上皮化和异型增生逆转,在防治胃癌方理很有前途。

  如上所述,Hp的研究虽取得了较大进展,还有许多问题未解决,今后要设法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索Hp的致病因素、病变发生有其防治规律。

宫伟星 王 琳

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内科(26450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复方中药制剂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下一编:2.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BR>-中医药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近况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