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养巧治病》 >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亦称“中风”或“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上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脑出血次之。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血流缓慢或血液成分改变和粘度增加而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临床上一般是在安静状态下起病,可出现偏瘫、失语、偏盲或有眩晕、耳鸣耳聋、复视、语音不清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较大面积出血,又称脑溢血。一般在动态下起病,常由情绪激动、用力而诱发,起病急骤,初始多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甚至昏迷,严重者可很快死亡。

祖国医学称这类疾病为“中风”、“卒中”或“真头痛”,系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脑所致。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此类疾病病情多较重,预后较差,故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在发病后更应积极调养锻炼,尽可能恢复肌体健康。

(一)起居调养法

由于急性脑血管病多由情绪激动或用力时引发,所以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适度,不可过分用力,特别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应注意定期测量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情绪不可过于激动,平时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在秋冬之季,注意保暖,早晨锻炼时不要外出过早,可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活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

在发病后的急性期,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应注意绝对安静卧床,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使患者头部略抬高,稍后仰,颈部不可向前倾斜,以防局部血管受压而导致脑水肿。同时注意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和噪音对患者的刺激。

在恢复期,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应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失语患者应加强语言训练。

(二)心理调养法

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恼怒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所以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应注意保持心情平和。在疾病的恢复期,多数患者由于瘫痪在床或活动不利、语言障碍等,常悲观沮丧,心情烦躁,这时应注意转移其注意力,使其思想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可与之谈天、下棋、读书等,使患者心绪稳定,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积极致力于疾病的康复。

(三)饮食调养法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素食为主,不宜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品。因晚上暴饮暴食易诱发中风,尤应注意;烈酒、吸咽或辛辣刺激之品如咖啡、浓茶、辣椒等可兴奋大脑,升高血压,应尽量避免食用。

中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宜,急性发作期昏迷的患者应当禁食,如病者逐渐清醒,可鼻饲或口服全流或半流少渣饮食,如稀粥、绿豆汤、豆浆,并可根据季节选用一些果汁,如西瓜汁、梨汁、荸荠汁等,蔬菜可选用白菜、菠菜、芹菜、冬瓜、黄瓜等调配煮汤服食。恢复期,可进食半流低脂肪饮食,宜选用稀粥、面条、荷叶粥、赤豆苡米粥,并可配加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肉类,如兔肉、蛙肉、鱼肉等,不论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均不宜食辛辣刺激厚味之品,并戒烟酒。

茶方一例:绿茶、槐花、菊花各3克,共置杯中,白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对高血压有头痛、眩晕等症者尤好,对中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药物调养法

1.验方单方:

(1)蓖麻子适量,捣烂贴敷患部,左歪贴右,右歪贴左。适用于中风后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者。

(2)秦艽10克,桑枝15克,地骨皮10克,炒石斛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活动不利者。

2.中成药:

(1)大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服2次,适用于中风痰厥所致的瘫痪。

(2)华佗再造丸:每次8克,每日2~3次,连服10天停药1天,服30天为1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适用于中风痰湿瘀血内阻经络而致瘫痪者。

(五)针灸调养法

1.体针疗法

主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下肢取环跳、髀关、血海、阳陵泉、委中、昆仑、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每日或隔日1次,留针20~30分钟。失语加廉泉,并配合头针;面瘫加地卷、颊车、迎香、四白等穴。

2.头针疗法

取穴为患肢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言语一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中度刺激,隔日1次,可根据失语和患肢情况选择相应部位。

针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对于发病在3个月之内者有较好疗效,若病程超过半年则疗效多不理想。针治的同时,可适当配合推拿治疗及功能锻炼。

(六)推拿调养法

推拿疗法是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一种辅助疗法,但病情重,神志不清,不能合作的患者则不适于推拿治疗。治疗部位多取胸腹部、上下肢、腰背部及头、面部。顺序如下:

1.患者仰卧,医者立于右侧。

(1)用单手掌从上胸璇玑穴至气海穴,轻抚几遍。

(2)用单手拇指或中指按、揉膻中、巨阙、中脘、建里、气海等穴。

(3)在胸部左、右乳中穴与膻中穴平线上,在腹部神阙、肓俞、天枢、大横各穴平线上,从胸部的右侧向左平推,然后经腹部由左向右摩挲回来,以上约进行3分钟,可宽胸利膈,疏理上逆横逆之肝气。

2.在患侧上肢推拿。

(1)扶起患侧上肢,用另一手由上而下轻抚几遍;

(2)一手握住患手,一手由上而下拿捏上肢一侧肌肉,两手轮流拿;

(3)一手扶患肢,一手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肩髃、臂臛、曲骨、少海、手三里、合谷等穴;

(4)一手活动腕部,一手在阳溪、阳谷、阳池、中泉、大陵、大渊、神门、内关、外关等穴处揉、按、拿、捏等;

(5)一手扶住患侧手指,一手在患指上进行轻擦、捻动、搓揉、弹、捊等。以上共约进行5分钟。

3.在患侧下肢推拿,注意要脱去厚裤。

(1)首先在下肢正前、两侧均由上而下平推几遍;

(2)用拇指在气冲、迈步、伏兔、足三里。解溪、冲门、血海、三阴交等穴上按压,不便于按的掐拿;

(3)在下肢正前、两侧以空拳、侧掌、空掌以及集束的五指进行扣打、拍打、击刺;

(4)最后轻扶几遍结束。约进行5~7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推拿。

在其背、腰部用常规捏脊手法推拿,重点按肝俞、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约进行5分钟。在下肢后面推拿,手法顺序如前,重点按压环跳、风市、承扶、委中、委阳、昆仑、申脉等穴,亦进行约5分钟。

以上手法不必每次全做,可视具体病情适当选用,每次治疗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为宜。注意对关节发僵,曲伸不利的,不要用蛮力强拉,要耐心推拿,一次不行多次进行,使其慢慢恢复功能。

(七)气功调养法

(1)功法一:静坐端正,怒目扬眉,然后慢慢转头,左顾右盼。头在正面时吸气,头左右顾盼时念“嘘”字,声调要舒长绵缓。本法对中风病症有缓解症状、预防复发的作用。

(2)功法二:仰趾五息法。站、坐、卧均可,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眼平视;坐式取自然坐位,上体端正地背靠墙壁或椅背,尽可能使髋、膝关节屈曲成90°,两手轻握,放于大腿中部;卧式取仰卧,上下肢自然伸直。姿势调好后,使心神安静,呼吸均匀,然后尽量伸仰两足趾并意守之,持续5次呼吸时间,放松足趾,回复原位。每次可反复进行两三遍。

此法除能治疗半身不遂外,还能治疗腰背痹痛,改善听觉。可每日进行2~3次。

(八)其他调养法

(1)药浴疗法:将生草乌、桂枝红花、老鹳草、生姜、辣椒各30克,加水煮1小时许,倒入浴缸,扶病人浸泡入浴,起俗时用温水冲洗干净,隔日1次。

(2)健身球、棍疗法:将健身球在手中盘玩,或把圆木棍踩在脚下来回滚动,次数不限,以不劳累为度,此法无病可健身,有病能疗疾,用于偏瘫尤为适宜。

(3)生活锻炼法:锻炼以日常生活起居为中心。一练翻身、起卧、手足曲伸抬起等床上动作,这些动作有的需要借助于床头绳带牵引;二练坐,先在床边坐,再下床坐椅子,先练平衡坐,后练前倾后仰左右摇晃等动作;三练走,先训练站立可靠他人扶助,以后拄拐行走,最后可望独立行走。在这过程中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而进,切忌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