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侬治疗子宫瘢痕憩室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2-07-21
全国名中医陈慧侬对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症有深厚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子宫瘢痕憩室是指剖宫产术后在子宫下段切口处形成一个与宫腔相通的凹陷或憩室,由于凹陷或憩室的活瓣作用,阻碍了经血的引流,导致经血积聚于憩室内。子宫瘢痕憩室不仅会造成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慢性盆腔疼痛、痛经、不孕等病症,再次妊娠后还会导致瘢痕憩室妊娠率和妊娠晚期子宫破裂风险增大,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病因病机
 
子宫瘢痕憩室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是指气血虚弱,胞宫失养而不能濡养切口和修复生肌。女子一生以血为用,手术分娩创伤使阴血骤失,耗气伤血,产后恶露及哺乳,则气血更易耗伤,气血亏虚为根本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肾藏先天之精,为气血化生之根。故此“虚”又以脾气亏虚,肝郁脾虚,脾肾两虚较为常见。标实为“湿、热、瘀”互结。脾虚体质,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若产后过食肥甘厚腻,则痰湿更盛;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易袭阴位,缠绵黏腻,此为“湿”。《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产后百脉空虚,腠理疏松,卫表不固,易感外邪。
 
治疗方法
 
子宫瘢痕憩室主要表现为月经的紊乱,治疗上遵循中医调周法,顺应月经周期,阴阳转化和气血盈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期辨证,标本同治。
 
经前期及正常行经期:约为月经前7天至行经的1~7天,此时气血下聚冲任,血海由逐渐满盈至泄溢而空,冲任气血变化急骤,宜因势利导,排瘀务尽,理气活血,化瘀通经,使瘀去而新生。陈慧侬临床上常用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化裁。
 
非正常行经期:即经后第7~14天,经血淋漓漏下不止,此时血海空虚而瘀血未尽,虚实夹杂。宜化瘀止血,清热利湿,收涩敛腔为主,兼补益气血。巧妙选用失笑散、三七等化瘀止血之药物,配伍一味牡蛎收敛固涩,避免关门留寇之现象;三七配伍白及化瘀生新,护损生肌;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顾护正气。常用自拟方活血清瘀生肌汤合三妙散化裁。方药组成:三七粉3g,蒲黄炭20g,五灵脂10g,桑叶15g,仙鹤草15g,黄芪20g,当归10g,白及10g,牡蛎30g,黄柏10g,苍术15g,薏苡仁20g。
 
非经期:为月经干净后至经前7天。此阶段应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固本澄源。本虚宜健脾益气,或疏肝健脾,或健脾补肾,或滋阴补肾;实证宜清热利湿,收涩敛腔。多用海螵蛸、桑螵蛸、龙骨、牡蛎、五倍子、赤石脂等药,收涩敛创,用白及、蛤蚧等药,养精生肌,促进创面修复。
 
典型医案
 
患者,女,39岁,于2019年3月18日初诊。诉经期延长2年余,发现子宫肌瘤7年余。自诉体检发现子宫肌瘤7年,现逐年增大,2年前剖宫产后出现经行时间延长,12~15天不等,量中等,色暗红,有血块,淋漓不净,经行下腹隐痛。末次月经时间为3月14日,量少4天,就诊当天经量稍增,色暗有块,下腹隐痛。刻下:夜寐不安,纳欠佳,神疲乏力,情志抑郁,乳房胀痛,带下量多,偏黄,大便溏烂,小便调。舌红暗,苔略白腻,舌边齿痕,脉沉细。
 
诊断:(肝郁脾虚、湿热瘀阻型)癥瘕、经期延长。
 
治法:疏肝健脾,清利湿热,化瘀消癥。
 
方药:橘核10g,荔枝核10g,柴胡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牡丹皮15g,丹参10g,水蛭5g,血竭5g,茯苓15g,枳壳15g,王不留行15g,牡蛎30g。7服,水煎服。
 
4月17日二诊:上月行经12天干净,经量已由多变少,淋漓不尽。夜寐不安,纳欠佳,乏力,心情低落,乳房胀痛,大便溏烂。舌红暗,苔薄白,舌边齿痕,脉细弦。处方:蒲黄炭15g,五灵脂10g,黄芪20g,桑叶15g,黄芩15g,三七粉3g,海螵蛸15g,牡蛎30g,仙鹤草15g,岗稔根15g,茜根15g,五倍子10g,白及10g,甘草5g。7服,水煎服。
 
5月5日三诊:上月行经9天干净,量中等,色暗红,血块减少,无痛经。夜寐差,纳可,二便调。脉沉细,舌红暗,苔薄白。处方:桂枝10g,茯苓15g,牡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0g,荔枝核10g,橘核10g,茵陈10g,茜根15g,苍术15g,桃仁10g,黄芪15g,牡蛎30g。15服,水煎服。
 
5月20日四诊:上月行经8天干净,量中等,血块少,经色鲜红,无痛经,纳寐尚可。脉沉细,舌红暗,苔薄白。方药:黄芪20g,当归10g,茯苓15g,牡丹皮15g,桃仁10g,丹参15g,茵陈10g,地骨皮15g,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20g,牡蛎30g,海螵蛸15g。15服,水煎服。
 
7月31日五诊:上月行经8天干净,量中等。复查三维B超:子宫肌瘤2.6cm×2.2cm×1.7cm,瘢痕憩室5mm×4mm,较前已明显缩小。继续治疗3个月后,月经行经在7天内结束,复查B超憩室已消失。
 
按该患者湿热之邪扰动血海,血海不宁而妄行,故经期延长,淋漓不净。带下色黄,量多,纳欠佳;大便溏烂,舌红暗,苔薄白,舌边齿痕,脉沉细等症均为下元亏虚,湿热内侵之证。治宜健脾疏肝,清利湿热,化瘀收敛。黄芪健脾固本,橘核、荔枝核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三妙散、茵陈清利湿热,桂枝茯苓丸、水蛭、血竭化瘀消癥、利水渗湿;茜根化瘀止血;海螵蛸、牡蛎固涩止血,收敛创面。在大剂量活血化瘀同时,时时注意顾护阴血,加二至丸、地骨皮,防活血太过,伤阴化热,标本兼治,使经行有度,创面收敛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余丽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Tag标签:

上一篇:刘松江运用芪桂消癥方治疗卵巢癌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