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 “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 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而用中药防治本病效果较好。本病病机属外感暑热,气阴两虚,治疗上宜用甘淡微寒之品,清暑益气养阴。脾失健运的,当健脾益气;挟湿者兼以化湿和中。忌苦寒直折,以防化燥伤阴;慎用温补,以防助热。临床常见证型有暑伤肺胃、暑湿中阻等,现就其治疗简述如下: 暑伤肺胃型:主要表现为身热持续不退,神疲肢倦,烦渴喜冷饮,脉虚无力。治宜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9克,石斛9克,麦冬9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9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西瓜翠衣12克,水煎服。无汗或汗出不畅加薄荷、豆卷疏表清暑。胃热偏盛,烦渴引饮,身热面赤,舌苔黄燥,脉数无力者,用白虎汤合王氏清暑益气汤。 暑湿中阻型:主要表现为身热持续不退,汗出不畅,头重脘痞,烦渴饮冷,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此为热重湿轻,治宜清热祛暑,兼以化湿。 方用白虎加苍术汤加味:石膏30克,知母12克,炙甘草3克,粳米12克,苍术9克,藿香9克,佩兰6克,芦根12克。若身热持续,汗出不畅,胸闷纳差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腻,为湿重热轻,治宜芳香化湿,理气和中,方用藿佩六一散加味。病久致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党参、茯苓、葛根等健脾益气,和中化湿。 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本病属本虚标实,故治疗时须注重维护阴津阳气,顾护脾胃功能,即挟其他因素,仍当以此为原则。(王海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