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小儿疾病的治疗经验 贺普仁教授的验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10-01
[摘要]介绍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弱智、遗尿等疾病的验案。小儿多动症是阴阳失调现象,阳盛阴衰,治疗时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安神宁志;小儿弱智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治疗要补益先天后天为主,辅以益智开窍醒神;小儿遗尿多属肾气虚弱,故治以温补肾元为主。根据不同病证,辨证论治,灵活选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贺普仁;贺氏三通法;小儿疾病
 
贺普仁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国医大师,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经络病变的“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针灸治病就是调理气机”的学术观点,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病多气滞”的病机学说和“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组成的“三通法”理论。多年来,贺普仁教授以此攻克了许多疑难病症,现将部分常见小儿疾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临床表现为与其智力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和任性、冲动,以及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言语、记忆、运动控制等轻微失调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很多,如遗传因素、轻微脑损伤、脑发育不成熟、工业污染、营养因素、家庭和环境因素、药物因素(鲁米那、苯妥英钠)。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1.1  病因病机 
①先天禀赋不足:如孕母妊娠期有病毒感染或有影响胎儿的用药史,以及分娩时有宫内窒息史等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②饮食因素:如饮食中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扰乱心神。③外伤和其他因素:如产伤以及其他外伤,使气血瘀滞,经脉不畅,心肝失养而神魂不安;或由于其他疾病之后,虽原发病痊愈,但已造成气血逆乱,使心神失养以致神不安藏而发病。

1.2  临床表现 
注意力涣散,思想不能集中,坐立不安,喜欢小动作,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学习成绩低于同龄同学,但智力正常;轮替试验、指鼻试验、指指试验阳性。

1.3  治疗  
      治则:宁神定智,调和阴阳。取穴:百会、攒竹、心俞、通里、照海、大椎、腰奇。刺法: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疗程。小儿不便留针者,可毫针速刺。

1.4  病案举例  男,9岁,2002年9月10日初诊,多动多语已10个月。患儿1年前有外伤病史,头部被击伤,头皮下血肿,经治疗后血肿消失,10个月前,患儿常出现耸肩搐鼻,挤眉弄眼,手脚易动,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有时骂人打人,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后经医院诊断为“进行性抽搐”,又经某儿童医院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经治疗后未见明显效果,经人介绍来此就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诊断为小儿多动症。辨证为患儿外伤,气血瘀滞,阴阳不调,心肝失养,神魂不安。治则调和阴阳,化瘀通络,宁神安魂。针灸取穴:攒竹、譩譆、大椎、腰奇。以毫针刺之,不留针。
        患者隔日针治1次。5诊后挤眉弄眼、搐鼻耸肩动作消失;10诊后活动明显减少,较少与同学吵架骂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15诊后患儿已能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较前提高;20诊后已基本正常,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按时完成作业。

1.5  按语 
多动症是发生在儿童的一种疾病,在6~8岁儿童中发病率最高,或者说在此期间的临床表现最为突出,由于本病的发生是渐进性,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从中医角度可以认为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渐进形成的一种阴阳失调现象。儿童在此阶段的发育特点是功能(阳)蓬勃旺盛,物质(阴)相对消耗过多的“纯阳之体”,阳主动,阳盛阴衰,阴阳失衡是多动症患者发病的关键。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此为五神。五神是五脏的生理活动,也包含了现代医学所指的中枢神经活动。五神的活动实际上以心为主,即心神居于统率其他四神的地位。儿童多动症不论何种类型,共同的表现均为五神失调,尤以心神失调最为多见,即神不宁、意不周、志不坚、思不专、虑不远、智不谧等神志病变。中医强调形体决定精神,又重视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统帅地位,多动症患者心神不宁,五神不安则表现形体多动、口多言、打人骂人、自我失控。气与血,一阴一阳,互为根本,相互促进,维持着脏腑生理功能正常协调。多动症患者气血逆乱,脏腑失养,经络不畅,故失其和平,出现病态。        治疗多动症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安神宁志。常用穴位:督脉之大椎穴,以及督脉循行线上的腰奇穴抑阳而熄风。督脉属阳,多动症临床表现以多动多言为主,故为阳盛之证,取大椎以抑制阳盛而达调理阴阳之目的;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镇惊安神之功,历来为医家所用安神之要穴;譩譆亦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是治疗神志病变的效穴,也是贺老善于应用之穴。以上四穴合用,治疗多动症可收到很好效果。

2  小儿弱智
       弱智,即智能低下或智力不足,即在儿童中与同龄儿相比智力发育明显落后,甚至无法接受教育,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期及围产期的各种致病因素、婴幼儿期脑疾患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严重感染有关。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很多,皆为神经系统或大脑发育不全,或发育障碍而成。据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一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伴有或表现为智力落后,主要有癫痫、神经系统遗传性与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在发病之前智力及行为运动可以完全正常,发病后较重的多伴有进行性智力障碍和运动障碍。
       本病属中医的五迟五软范畴。五迟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即筋骨软弱不能行走为行迟,头发稀少细黄为发迟,身体站立不稳为立迟,语言迟慢为语迟,齿迟者少。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即手软者,手无力,不能握举;足软者,下肢痿弱,不能步行;口软者,口齿痿弱,唇薄无力,不能咬嚼;肌肉软,皮宽松弛,不长肌肉。五迟、五软均以虚证为主,往往成为痼疾而难愈。

2.1  病因病机  
     本病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所致。以心脾肝肾亏虚为主,精髓不充,精明之府失养。部分后天性患儿有因瘀血痰浊阻滞脑络,致神明失聪。病因以先天为主,父母双方自身遗传缺陷,精血虚损者,精薄血弱,孕胎禀赋不足,或胎儿期间母亲起居饮食、用药不慎,以致伤及胎元。以上各种原因可导致患儿心脾气血不足,肝肾阴亏,上不能充髓而养脑,外不能滋养筋骨肌肉,以至精明之府失于聪慧,肢体痿软,智能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本病虚多实少,少数实证者常因产伤等损及脑府,使瘀阻脑内,或热病后浊邪停滞,窍道不通,心神脑窍失慧。

2.2  临床表现  
     轻者表现为理解力差,运算能力差,吐字不清,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者智力低下,无言语或只能片语,无理解能力,不能够行走,或可行走,但步态不稳。生活不能自理,容易恐惧。

2.3  治疗  
     治则:填髓通督,健脑益智。取穴:百会、四神聪、风府、哑门、大椎、心俞、譩譆、通里、照海。刺法:用毫针快速点刺,不留针。进针要稳准、轻浅、快,即持针要稳,刺穴要准,手法要轻,进针要浅且快。力求无痛,针不可提插捻转。每日针刺1次,或隔日1次,以3个月为1疗程。
 
2.4  病案举例  
     男,3岁半,2002年6月21日就诊。患者足月顺产,幼时并未发现异常,但至今一直不能行走,仅能说很少话语,吐字不清,无理解力,胆怯怕人,对陌生环境恐惧不安,体质欠佳,易感冒,夜间哭闹,尿床,纳食少,体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查脑CT正常。诊断为小儿弱智。贺老师取上穴治疗2个月余后,患者渐能行走,吐字较前清晰,爱说话,性格较前开朗,能识别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体质有所改善。

2.5  按语  
     贺老师认为,本病属虚多实少,主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补益先后天为其大法,辅以益智开窍醒神,从穴位的组成可以看出贺老师非常重视督脉的作用,认为督脉“并于脊里”“入脑”,故取督脉之穴以通调督脉经气,充实髓海,健脑益智。本病治以“补”“调”之法,即补先天以固本,调周身之阳气,通其混沌之清窍,使其脑神醒来。
  百会在巅顶,为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穴居最高之位,四周各穴罗布有序,如百脉仰望朝会。《会元针灸学》记载可主治癫痫狂证、角弓反张、健忘失眠、惊悸目眩、小儿夜啼等。风府为督脉、足太阳经、阳维脉交会穴,可主治颈项强痛、癫痫癔病、中风不语等。哑门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哑门者,为发音之门……故名”,可主治舌缓不语,颈项强直,脑性瘫痪等。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之阳经交会穴,可主治癫痫癔病、头痛项强、咳嗽热病等。
         膀胱之脉,挟脊抵腰络肾,取心俞和譩譆二穴,开通心窍,镇静安神。足少阴肾经照海穴,滋补肝肾,取心经络穴通里,调补心气心血,与照海相配,共奏补益心肾、交通心肾之功。四神聪为典型的健脑醒神之穴,其连于督脉、太阳经与肝经之间,故善调一身之阴阳,针之可熄风宁神定志。在临床中,当辨证以虚为主时,取百会、四神聪、哑门、心俞、譩譆、通里、照海为首。少数以实证为主者,则采用扶正与祛邪并举之法,即在虚证的基础上,加上风府、大椎、腰奇三穴。切不可手法过重、泻之过重。因此病为痼疾,所以家属及医者均要有耐心,治疗时间以3个月到半年为佳。

3  遗尿
       遗尿是指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而排尿者。5岁以下儿童,如遗尿发生不太过频繁,可不予治疗。偶见疲劳或睡前饮水过多而尿床者,不属病态。

3.1  病因病机  
     肾司封藏,主气化,膀胱有贮藏和排泄小便的功能,若肾气不足,开阖失利,下源不能固摄,至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或因脾肺气虚,气不化水,脾失健运,以致水湿不行,渗入膀胱,水道无以制约而发生遗尿。

3.2  临床表现 
睡梦中遗尿,醒后方觉。轻者数月一次,重者每夜一次或数次,若迁延日久,可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萎黄,或小便清长而频数,手足发凉等症。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阴性脊柱裂,或作泌尿道造影可见畸形。

3.3  治疗  治则:调补脾肾,健脾益肺,固摄下元。取穴:主穴为三阴交、肾俞、关元、中极。配穴为气海、足三里、膀胱俞、阳陵泉、太冲、百会。刺法:以毫针刺入穴位0.5~1寸深,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 min,用补法,可灸。

3.4  病案举例  
     女,5岁,2004年3月19日就诊,遗尿1年余。患儿自1年前出现遗尿,白昼较重,夜间轻,小便频数。近两月来,淋沥不尽,不能自行控制,入睡后略好转,纳食尚可,大便正常。舌淡红,舌苔白,脉细。诊断为遗尿。辨证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治以温补肾阳。针灸取穴:气海、中极、三阴交。每日治疗1次,治疗8次后患儿痊愈。

3.5  按语  贺老师认为,小儿遗尿多由肾气虚弱所致,虽临床有脾气虚者,但皆以肾虚为根本。小儿本为稚阴稚阳之体,如因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气化无权,则不能自行控制而遗尿。此病治疗原则是温补肾元,采用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等穴补之。亦可用艾灸关元,更加强温补肾阳的作用,每次约半小时为宜,每日1次。
         三阴交补脾气以调理后天,并可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肾司二便,遗尿以肾虚为本,故取肾脏经气输注之肾俞穴以培补先天。关元、中极穴为任脉经穴,为强壮要穴;中极又为膀胱募穴,功专助阳,利膀胱,可以温肾固摄,治疗遗尿。气海、足三里培元固本;膀胱俞以利膀胱;阳陵泉、太冲调气舒肝;百会振奋阳气,升阳举陷。亦可在肾俞、关元加用灸法,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诸穴共济温补脾肾、固摄下元之效。

4  小结
        贺老师从医70年,精研内难,通览甲乙,将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高,并博采众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一些疑难杂症、陈疾旧疴,主张毫针、火针、三棱针、梅花针、拔罐、艾灸等多种方法配合运用,力求改变以前单针治病的思想。
         因患儿年幼,大多不会与医者进行配合,且疼痛及刺激会使其更加辗转不安。故针刺宜轻浅,多数不留针,即快针疗法。“刺小儿,浅刺而疾发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是“稚阴稚阳”之体,故采用针法,以补为主,以轻浅为宜。另外,对于快针疗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快针为轻度刺激,轻刺激属于补法的一种。因进针速度非常快,患儿无疼痛感。
        与成人相比,火针疗法与放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应用较少,但对于小儿疳积、小儿腹泻、关节疼痛等疾病,也会用到放血及火针疗法。临床上要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辨证施治,灵活应用三通法。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