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因脾寒、 心热、惊恐所致。 脾脏虚寒型:因孕妇身体虚寒、 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或因乳母贪 凉饮食,或小儿腹部受寒而致。证见 啼哭低弱,睡姿卷曲,腹部喜欢按 摩,四肢欠温,大便稀薄,面色青白, 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治宜温脾散 寒。方用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乌 药、高良姜、香附、陈皮、木香、桔梗、 甘草各3克,白芍4克。水煎服。 心经积热型:常因孕妇脾气急 躁,或恣食香燥炙烤之物,胎儿在母 腹中感受已偏,出生后又吮母乳,以 致心火上炎。证见啼哭声响,见灯火 哭声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 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 黄,指纹较红紫。治宜清心泄火。方 用导赤散加减:生地、竹叶、木通、甘 草梢、生山楂各3克,灯芯草1克。水煎服。 暴受惊恐:小儿心气怯弱,智慧未充,若 见异物品或闻特异声响,致使心神不安。证 见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精神不安,睡 中时作惊醒,面色青灰,脉象急数。洽宜镇惊 安神。方用:钩藤10克,蝉蜕、当归、生地、甘 草各3克。水煎服。 (张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