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下胀痛2年 成肇仁治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8-20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的逆乱失调就会导致种种不适,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痞满。

痞满表现为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可分为胸痞和心下痞,临床上以心下痞(即胃痞)较为常见。

《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 满闭塞。”指出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此外,情志失调也可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为痞满。

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以上腹部胀满不舒为主症时,均属本病范畴;故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各类疾病,并注重采集时方之精华,二者融会贯通,治痞满多收佳效。

疏肝调木 调整脾胃气机

痞满一症,肝胃不和者多见。正常情况下,脾胃同居中焦,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木太过,横逆而乘脾土,临床表现为脘痞,纳差,泛呃,胁肋胀痛等症,治疗时以疏泄肝木为主,常用方药是四逆散加广木香、郁金、香附、香橼、陈皮等。

反之,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可出现口苦、烧心,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治以清泄郁热,常用药为蒲公英、黄连、栀子、酒军、竹茹等。

“木郁达之”乃调肝之大法,正如李念莪所说:“疏其血气,非以攻伐为事,或补之而血气方行,或温之而血气方和,或清之而血气方治,或通之则血气方调,必须随机应变,不得执一法以应无穷之变也。”

病案举例

苗某,女,50岁,2012年7月27日初诊。

患者右胁下胀或左胁下痛2年,伴嗳气,失眠,大便偏稀,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柴胡、枳壳、陈皮、郁金、黄芩、制香附、法半夏、竹茹各10克,白芍、太子参、茯苓、炒酸枣仁、焦三仙各15克,白术12克,砂仁、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7剂,水煎服。复诊病情大减,续进此方巩固。

本例中患者右胁下胀或左胁下痛2年,伴嗳气,大便偏稀,两胁乃肝经循行之处,肝脉病变往往表现为两胁不适,是肝胃不和之证,兼有脾虚。

处方以四逆散解郁透邪,疏肝理气;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制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因患者伴有失眠症状,故用炒酸枣仁宁心安神,久郁化火蕴热,竹茹、黄芩清热泻火,诸药合用,肝脾胃同治,颇合病机,故收效甚好。

益气健脾 以滋气血之源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之病,按其部位分属太、少、厥阴,太阴为三阴之里,其脉从足走腹,属脾络胃,脾为湿土,阴中之至阴,凡伤于寒湿,则脾先受之,且与阳明胃互为表里,脾虚胃亦虚,即所谓胃家不实,便是太阴病。故益气健脾,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是治疗痞症必不可少的环节,常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砂仁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