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治胃炎今举典型病例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7-02
曾定伦主任中医师是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针对脾胃病阴阳并病,寒热错杂的病机,采用寒热并施,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应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治疗效果甚佳,体现了《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宗旨。今举典型病例如下。

曹某,47岁,男性,2013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反复胃脘疼痛1年余,2月前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A2期);HP(2+)。服用制酸、保护胃黏膜、抗HP药物治疗1月症状缓解。3天前因食用火锅、饮酒后加重就诊。

刻诊:胃脘痞胀灼痛,痛引右侧胸胁,疼痛无明显规律,伴口苦反酸,口干喜饮却饮水不多,嘈杂纳呆,大便不成形,解便不爽,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厚味,且生活多无规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湿浊内生;辛辣饮食损伤胃阴,燥热内盛,湿与热合,湿为阴邪,困阻气机,阳热耗气伤津,脾胃升降失司,肝胆疏泄失常而成本病。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理气止痛;以半夏泻心汤加减。

组方:法半夏12克,黄芩12克,黄连6克, 砂仁6克(后下),蒲公英15克,佩兰12克,竹茹12克,陈皮12克,川楝子10克,郁金12克,延胡索15克,浙贝母15克,薏仁30克,厚扑6克,茯苓15克,煅瓦楞30克(先煎)。6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6日二诊:患者胃痛大减,反酸痞胀消失,胃纳增加,大便仍溏,上方去金铃子散、煅瓦楞、佩兰,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调整1月,复查胃镜示溃疡愈合,HP(±)。

仍清热化湿,和胃健脾。以半夏泻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法半夏12克,黄芩12克,黄连6克, 砂仁6克(后下),蒲公英15克,厚扑6克,竹茹12克,陈皮12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炒扁豆20克,浙贝母15克,薏仁30克,莲子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15剂,水煎服,每日1剂。病愈。

按:“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治疗少阳误下成痞所立,“但满不痛为痞”,伤寒表邪未经表散而误下,伤及中气,加之邪气由表入里而乘之,则脾不能升清,胃失于降浊,中焦痞塞不通而成痞满。张秉成论该方:“所谓彼坚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芩、连之苦以降之,寒以清之,且二味之性皆燥,凡湿热为病者,皆可用之。但湿浊黏腻之气,与外来之邪,既相混合,又非苦降直泄之药所能去,故必以干姜之大辛大热以开散之。一升一降,一苦一辛。而以半夏通阴阳行湿浊,散邪和胃,得建治痞之功。用甘草、人参、大枣者,病因里虚,又恐苦辛开泄之药过当,故当助其正气,协之使化耳。”

曾定伦认为:非独伤寒误下,脾病则生湿,胃病则化燥,脾胃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相辅相成,若受病则相互影响,导致湿浊、热邪困阻中焦,出现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故该方广泛应用于脾胃病的治疗中,且疗效显著。

在临床运用中,他根据巴渝之地脾胃疾病湿热尤多,寒湿相对较少,故在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过程中,往往去大辛大热之干姜,代之以辛散开泻之砂仁、木香,既能辛散胃气,开泄湿浊,又无助热之弊;同时喜加蒲公英、半枝莲等清热化湿解毒之品,配合芩、连苦寒清热燥湿,和降胃气。

若中气虚损不明显者去参、枣、草,以免助湿,或加健脾运脾之山药、白术、薏仁等物,并根据肝、脾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关系,加入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如:川楝子、延胡索、木香、乌药、郁金、白芍等,行气止痛,柔肝缓急,临床疗效显著。

Tag标签: 胃炎(4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