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家-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经验
陈信义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知名血液病专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患,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颇有心得。
陈教授认为热、虚、瘀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病因,也是其发生与转化的关键。其主要病机为热毒伤血,迫血妄行,或内伤脾肾,气不摄血,或阳不敛阴,阴虚火旺,以致血液外溢。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火盛则逼血妄行,气伤则血无以存。因热而迫血妄行,因虚而血无以统,因瘀而血不常循。热毒可由外感所致,也可从内生而来,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可见吐衄;血液溢出脉外,可见肌衄;热毒积于肺则见咳嗽咯血;热毒犯于肠则见肠风下血。虚损系由多种因素引起,累及脏腑多为脾、肺、肝、肾。虚损常累及气血阴阳。气虚者,统摄失司,则见出血色淡而稀;阴血虚者脉道空虚,经脉失养,血不循经,又由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则见出血鲜红而量多;阳气虚损者鼓脉无力,摄纳无权,则见出血凶险的危重证候。热毒之邪煎熬血液,易生血瘀;气虚无以推运血行,血流瘀滞而发血瘀;阴血不足,脉道艰涩,血流不畅,血瘀渐成;阳虚生内寒,血遇寒则凝,致使血液凝聚;离经之血,不能排出体外,而瘀阻于内,形成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或壅而成热,或变而为痨,或结瘕,或刺痛,日久易生变证。血瘀形成,阻滞经脉,血不循经,旁流外出,导致出血。
《血证论》“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现仍是临床治疗血证的一般原则。所谓止血者,即谓此未经溢出,仍可复还之血,止之使不溢出。临床根据具体病情采用相应止血方法。若出血量多,气随血脱,则急当益气固脱以保全性命。治病必求于本,病情相对缓和时均应辨证施治,除其病因,而达止血的目的。如因血热妄行、血随气逆、血瘀内阻、气虚失摄、阴虚火旺、外感风寒、伤风时疫、跌打损伤等,采用凉血、降气、活血、益气、养阴清热、祛风散寒、解毒等止血的不同治疗方法。止血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又以调和气机、清热降火为要。气逆血升,此血证之一大关键,和胃,平肝, 降肺,纳肾,使气不上逆,血不上溢,调和气机以止血。气有余便是火,火盛迫血妄行而出血者,则宜治实为主,用清利之剂,可以直泻其实,降火折势。虚火内炎灼络者,治宜滋阴凉血以止血。消瘀之法可让旧血去,新血生,脉道通,血行和畅,可防血瘀阻络,变生他患或再次出血。止血、消瘀之后,恐血再潮动,需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尤为强调宁气。“血之所以不安,皆由气之不安故也,宁气即是宁血”。治疗上部各种出血证时常加用降气之品。宁血法具有对因治疗和即病防变的双层含义。所失之血有去无回,且消瘀攻治等法可能更伤正气,需用封补滋养之法扶正收功。中焦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精血同源,故补益脾肾为补血具体方法可酌加理气之品,以防过于滋腻呆滞。血证忌用刚燥之剂,因刚燥之剂最易伤阴,失血者不宜用。血证气盛火旺者,不得滥用补法,血家有火,骤用温补,无异火上添薪。在使用寒凉之剂,以清热降火者,血止即可,不可过于苦寒,以免攻伐五脏之生气,或引起血遇寒遏,或引起阳衰之变。
陈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到多数RITP患者与ITP患者比较,临床除见有出血(肌衄、鼻衄、齿衄等)、神疲懒言等气虚症状外,约70%的RITP患者具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淡暗或紫暗、舌体有瘀斑、瘀点等临床表现。明确“气阴两虚,血瘀内阻”是RITP主要临床证候,针对病机与证候,以益气摄血为止血之纲,以滋养阴液为补血之本,以消瘀活血为宁血之要,故立“益气养阴活血法”。拟定基本方:炙黄芪、穿山龙、生熟地、当归、党参、菟丝子、阿胶、龟版胶、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龙、蜈蚣。方中炙黄芪味甘、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行滞生血,为治诸气虚之要药;穿山龙性味甘、苦、温,归心、肺经,功能活血通络,化瘀行血,以消髓中之瘀血,并能疏通经脉,消除瘀斑,二药伍用为君药;生熟地补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党参善补中气,以养后天,阿胶补肾益阴,丹参活血祛瘀,凉血养血,古有“一味丹参盛过四物汤”之说,为方中臣药;鸡血藤、桃仁、红花、地龙为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在方中为佐药,以协助主药益气活血,治血瘀之标。菟丝子益肾阴,补肾阳,以阳护阴,维护阴阳平衡;蜈蚣虽为祛风镇痉之品,但有攻毒散结之功,与活血化瘀药物相互配伍,可加重活血之力,且蜈蚣又可引药通络,促进气血运行。二药在方中为使药。综观全方,诸药相互配合运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
陈信义教授临证时注重辨病证虚实,病程较短者,以实证为主,病程较长者,以虚证为主;上部出血多见实证,下部出血多见虚证;血色红绛多为实证,血色浅淡多为虚证。气机阻滞,横逆或上逆,迫血妄行,发为衄血、咳血、吐血等上部出血,多由肝气犯肺、肺失清肃,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肾失摄纳引起。“上者抑之”, 降肺,和胃,平肝,纳肾,使气不上逆,血不上溢,调和气机以止血。月经过多、尿血便血等下部出血易有气虚血陷,重用补气升提之品,统摄血液而敛血。以“益气养阴、活血止血”为基本治疗原则,并随症施治,屡获佳效。
名医名家-上海血液病名医黄振翘
黄振翘,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专家,2003年任第三届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跟师的导师。1956-1962上海中医学院医学系学习;1962上海曙光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1984上海岳阳医院任内科副主任,主任,血液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1994-至今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至今 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常委。 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血液病的研究,整理发掘历代医家治血症、虚劳、湿热、痰毒、淤积等病症的经验和理论,提出血液病脾肾精气内虚,必有邪毒伏火致病。擅长于血液病特别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的治疗。1.199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1991、1992年度上海市卫生系统"高尚医德奖"3."生血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和免疫调控机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4.血液病中医研究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实用中医血液病学》主编 ,《临床中医内科学》编委,《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技术于方法》编委,《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