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饮治疗夏季热 热病后诸症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2-05-28

  香薷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黄”之称,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有人或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症,或演变为暑湿感冒、空调病等。此时,不妨煎服香薷饮解暑卫阳。也可将香薷、厚朴捣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待凉后代茶频饮。饮后可发汗、祛暑、消除水肿。对有上吐下泻症状者,也适用此方。香薷饮除了治疗暑期外感之外,还可治疗许多病症。

  急性胃肠炎

  若饮食不洁、不节,或过食生冷、油腻,食与暑湿互结,脾胃升降失常,见脘腹胀闷、呕恶不食、腹痛绵绵、肠鸣泄泻、发热身痛、头重头痛。用香薷饮加茯苓、薏苡仁、泽泻、葛根。若腹泻重,见两腿转筋者,加木瓜、白芍、甘草;兼食滞加炒麦芽、鸡内金、莱菔子;若泻而不爽、腹胀不适,加槟榔、木香、大黄。

  夏季热

  小儿发育不全,易受暑湿而伤气耗液,常见面色苍白、皮肤少汗、头和躯干温度高而四肢温度较低、夜间温度高于日间、嗜睡、恶心、烦躁等。若热重于湿,香薷饮加黄芩、栀子、生石膏、知母、青蒿;湿重于热,加滑石、薏苡仁、佩兰、白豆蔻;若食积于中,加炒麦芽、神曲、莱菔子、枳实;伴阴虚,加北沙参、山药、麦冬。老人身体虚弱,容易中暑,如暑热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伴心悸加生龙骨、生牡蛎、柏子仁;气虚脾弱加白术、黄芪、山药;热甚加生石膏、黄芩、栀子、知母。

  热病后诸症

  感受暑热日久,气津两伤,多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纳食不香,脘腹胀满,脉虚舌淡或有齿痕用香薷饮加太子参、石斛、竹叶、麦冬、山药。若热偏重,加生石膏、栀子;若气虚明显,加西洋参、黄芪、五味子;湿偏重加佩兰、白豆蔻、薏苡仁、通草。

  另外,本方加葛根、土茯苓、当归,可用于解酒;加黄芩、竹叶、栀子、连翘、芦根,可治疗暑热伤肺之鼻衄(排除器质性病变);合用鸡苏散(滑石、甘草、薄荷),可用于治疗低钾症,有较好效果。

  用香需饮治外感病,一般取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三味药需提前浸泡10~20分钟,煎药时水量最好别少于500毫升,火宜大,时间要短,即武火急煎。服药时,每次药汁量应在200毫升以上,且一定要冷服,能防止服药后出现呕吐。服药后要透汗,其特点是服药后患者从头到脚,特别是手足心微微有汗。服用此方也需注意禁忌症,如发热、汗出、不恶寒、心烦口渴者,不宜服用。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