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伤口经久不愈是困扰外科的一大难题,中医临证多从虚和寒入手,治以补益气血、温通血脉,但往往忽略了该病还有湿热内蕴、经络阻滞的病机。本案辨明湿热阻滞之病机,从少阳、阳明入手,和解少阳、内泻湿热,使经久难愈之伤口在较短时间内愈合。现整理总结如下。
王某,女,14岁,2022年5月12日初诊。主诉:下肢术后伤口反复不愈2月余。患者3月份因右下肢骨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为良性,但此后2月余术口反复渗液,难以愈合。术口位于右侧胫骨前侧,术口长度约7cm,未愈合部分约2.5cm,肤色偏淡暗,局部可见渗液,多呈淡黄色,有腥味。患儿平素喜食零食,形体偏胖,诉近期精神可,无发热,术口间中隐痛,自觉怕热不怕冷,易上火,发作咽喉痛,轻度口干苦,有口气,胃纳佳,大便间中黏滞不爽,小便可,夜眠一般,无夜尿。舌淡红,苔薄黄微腻,眼睑略红,脉象未及。
诊断:骨瘤(少阳阳明合病,湿热阻滞证)。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湿热。
处方以大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5g,大黄10g,赤芍20g,姜半夏25g,枳实20g,大枣15g,生姜30g,炙甘草20g,桂枝10g,桃仁20g,白术45g,白蔻仁20g。2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饭后3次服。
5月15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大便明显增多,日3次,黑褐色,稀烂臭秽,术口渗液逐步减少,无疼痛感,口气减轻,舌苔薄黄较前变淡,纳眠均可,余无不适。上方加炮姜5g、生晒参5g。12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饭后3次服。
12剂中药全部服完后,患者伤口干爽,已基本愈合。
按患儿形体偏胖,眼睑偏红,伤口肤色偏淡暗,但渗液偏黄,为本体虚寒,局部有热之象;患儿食欲佳,平素进食较多零食,目前轻度口干苦,有口气,大便黏滞不爽,为邪在少阳阳明,湿热内郁之象。《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又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可见术口久不愈合,既有气血不足、化生无源等病性属虚的一面,还有内生湿热、阻滞气机的一面。该患儿平素生活习惯、体质状态及术后呈现症候的蛛丝马迹,无疑倾向于后者的情况。再加上今年五运六气特点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诸病易从火化,故临证辨机更要注意火化热化的特征。故综合而言,该患儿伤口久不愈合的病机在于平素饮食不节,食积酿生湿热内郁,阻滞经络气机,术口气血失荣所致。
病机既明,则遣方有法。本案湿热郁于少阳、阳明,故选大柴胡汤加减治之。方中柴胡为君,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湿热内结,同时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与大黄配可泻热缓急止痛,与枳实伍则可理气和血,促局部气血以荣;半夏降气化痰,促浊邪从下而清。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以生化源。本案芍药用赤芍取其活血之功,加用桂枝、桃仁以通阳活血,白术、蔻仁则健脾化湿,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和解少阳、内泻湿热、和中生肌之功。二诊患儿反馈大便增加,颜色黑褐,其味臭秽,术口渗液明显减少,正是湿热下清,局部经络气机得通之佳兆,此时酌加小剂量炮姜和生晒参是在清利湿热的同时,取意理中,加强健脾益气、活血生肌的功效。(颜芳 广东省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