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痹并角膜溃疡案 王某,女,20岁,1982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体质健壮,夏季贪凉,多次用冷水浴身而致两膝关节和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甚,以右膝关节为重,局部肿胀发热,有时呈游走性疼痛,向下放射至胫、踝关节。右眼球结膜发红,酸痛、流泪、怕光等眼病症状,随着膝关节疼痛轻重而增减,曾服西药治疗月余无效,遂来中医求治。 刻诊:发育营养均良好,右下肢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右膝关节和右踝关节均肿胀,触之有热感,右脚拇趾,中趾均疼痛。以右膝关节为重,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下方6~7点处有如针尖状大小的白色溃疡面,酸疼、怕光、流泪、视力减退。实验室检查:白血球12.8×109/L,中性78%、淋巴22%;脉弦数无力,舌质红,苔白薄而燥。 脉症相参,患者内有蕴热,时时冷浴,热被寒邪郁遏,郁久化热而成瘀,瘀阻关节经筋,使关节肿胀而疼痛。治疗给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佐以祛湿止痛。白虎桂枝汤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桂枝12克,知母12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黄柏12克,苍术10克,羌活10克,玄参15克,防已10克,乳香10克,牛膝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20克,蝉蜕15克。3剂,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3剂后,膝关节疼痛减轻,自觉局部热胀有明显好转。但两膝以下和足趾时有阵发性疼痛。右眼球结膜仍充血和酸痛、怕光、流泪。治疗以原方去防已、桂枝,加菊花12克,荆芥15克,3剂水煎服。 三诊;上药服后,两膝关节胀疼和踝关节热疼明显消退,触之局部未有热感。右眼酸痛、怕光、流泪、明显改善。治疗同上方去乳香、羌活,继服3剂。 四诊:膝关节、踝关节肿胀和足趾疼痛均消失,活动自如,右眼球结膜充血消退,泪已止,但右眼角膜下方遗有针尖状白色云翳,视力尚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109/L,中性75%,淋巴25%,再以上方去荆芥,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1年无复发。 按:临床热痹较多见,但并发角膜溃疡者极少。此证属内有蕴热,阳气偏胜。《素问痹论》云:“其为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热。”风寒湿之邪郁遏,郁久则成瘀,湿邪化热,热毒内生,流窜经筋,瘀阻不通,故两膝关节肿胀疼痛发为热痹。 膝者筋之腑,筋属肝,肝开窍于目,但此患者右眼角膜溃疡,球结膜充血,酸痛、流泪等伴随着膝关节病情轻重而变化。此乃湿邪热毒郁遏,热毒循经入目为患,治疗重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疼。 方中生石膏、桂枝二者,一为辛甘寒、一为辛温,既能清肌肤经筋之热,又能调和营卫疏通经络,当归、红花、乳香活血化瘀而止疼;加黄柏、苍术之二妙散和羌活、防己清湿热而止疼,玄参、知母、金银花、连翘、蝉蜕清热解毒,祛风热,消目赤,散云翳。牛膝补肝肾,引药归于经筋,使药直达病所。 寒痹案 谢某,男,24岁,1979年8月22日初诊。 患者于伏天抽井水抗旱,因天气炎热劳动汗出,为贪凉而将两脚反复浸泡于冷水内,至第二天两脚发凉如置冰窑内,疼痛难忍,行动不便,穿棉靴保暖稍好些,但两脚不出汗。曾服强的松、安乃近等暂时缓解,待药力消失后而疼痛如故,如此反复治疗两个月余无效而来求中医诊治。 刻诊:发育营养良好,食欲尚可,痛苦面容,两脚穿棉靴保暖而步履艰难,两脚皮色不变,触之有凉感,两上肢活动自如而无所苦。实验室检查:血沉15mm/h,脉迟而紧,舌质淡红,苔正常。 辨证:寒邪凝滞,脉络痹塞。给予温经散寒解郁通络法,乌头汤加减。 处方:当归12克,麻黄12克,附子15克(先煮20分钟再下它药),川乌10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桂枝12克,细辛6克,乳香12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3剂后,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同上方继服3剂。 三诊:患者服药后,两脚有热感,稍有脚汗,疼痛基本控制,不加保暖亦无痛楚,守原方继服3剂。 四诊:两脚疼痛和凉感消失,再以原方3剂巩固疗效,并嘱咐以后禁用冷水洗足,冬季应加强保暖。 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因夏季炎热,劳而伤形,而致卫阳不固,汗出淋漓,腠理空虚,却贪凉将两脚反复置于冷水内浸泡,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寒为阴邪,凝滞不散而成瘀,瘀阻经络不通而疼痛。 笔者认为:“有寒必有凝,有凝必有滞,有滞必有瘀”。治疗用当归、鸡血藤、乳香活血化瘀止疼,麻黄、桂枝、附子调和营卫,温经发汗而散寒。川乌、细辛、羌活、独活温经散风湿而止疼,故寒祛凝解则痛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