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又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多由于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姿势不良或颈肩部感受风寒,引起颈肩部软组织痉挛疼痛,活动受限。此病多于晨起时发现,自觉颈部活动受限。若经常发生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表现。
中医很早便对落枕有过探究,《素问·骨空论》首次论述:“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炙脊中。”指出了本病的发病病位及治疗方法。清·胡廷光《伤科汇篡·旋台骨》载有:“有困挫闪及失枕而颈强痛者。”笔者通过对身边落枕患者的诊治经验总结,发现有几个穴位对于缓解落枕引起的颈部活动受限以及疼痛的疗效非常不错,现在分享给大家。
从经络角度看,后项为太阳经所过,侧项部为少阳经所过,所以后项部疼痛或压痛明显者,病在太阳经,一侧疼痛或压痛明显者病在少阳经。从取穴的方便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综合考虑来看,后溪穴为治疗落枕的首选穴位。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所以主要治疗病位在手太阳经的落枕。但由于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手足太阳经脉气又相通,所以只要是位于后项部的落枕,后溪穴治疗都有效。
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先生便有这样一则治疗落枕的病例,特抄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某男,晨起时项部疼痛,不敢转动,牵及耳后及肩胛部。查:最主要的压痛点在后项部右侧,临近项颈部交界处(即后面和侧面交界处),辨证病在手太阳经,让病人取坐位,先在右侧后溪穴寻找到一处显著压痛点,以指代针按揉,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症状减轻,随即针刺后溪穴,之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正常。
一般来说,针刺后溪穴治疗落枕的效果要远大于按揉此处,另外,按揉与针刺首选患病同侧穴位,如未完全缓解,再加针刺或按揉对侧。笔者的一位同事颈部疼痛日久,于针灸医院多次针灸治疗后疗效不明显。我只给她针刺后溪穴,同样是先按揉找痛点,然后再进针,针刺后行针加强刺激,疗效非常不错。
另外一个穴位有个很好记的名字:落枕穴。
落枕穴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两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此穴为治疗落枕的特效穴,故此得名。当落枕后,可用力按压此穴5~10分钟便可见效,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这个穴位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取穴非常方便,疗效也很不错,特此分享给大家。
还有一个穴位,名老中医张士杰老师在治疗落枕时用得非常多,此穴便为腕骨穴。
腕骨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腧穴之一,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古法针刺举隅》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病例:
张某,男,48岁。因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加之当风,晨起即感左项部强硬,疼痛,头向健侧倾斜,不得俯仰与旋转,患侧胸锁乳突肌上部及肩胛内上角处明显压痛。《灵枢·杂病》:“颈项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援物比类,用巨刺法,针右昆仑、腕骨,病立止。巨刺法是《黄帝内经》记载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治疗病症的方法。
如果针灸不太方便的话,按揉同样是有效的,但疗效肯定不及针刺,只能说有胜于无。有这三个穴位,一般的落枕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这样我们在家便能自己给自己治疗,减免落枕之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