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肺癌中医临床观察 结合验案介绍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4-21
“吴氏消瘤散” 系上海市名中医吴正翔教授的经验 方, 具有健脾益气、 消积化癥之功, 主要用于治疗恶性 淋巴瘤 [1 ] 。方中以太子参、 白术、 薏苡仁、 枳实健脾渗 湿、 化痰导滞, 蛇六谷、 漏芦、 山慈菇等消结散瘤, 炙龟 甲、 炙鳖甲滋阴补肾、 祛瘀化癥。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 察及实验研究中, 发现 “吴氏消瘤散” 对肝癌、 肺癌等实 体瘤同样有着抑瘤固本、 减毒增效等作用 [2 ] 。现结合验案 2 则介绍如下。

1 临证验案

案 1 江某, 女, 70 岁。初诊日期: 2015 年 5 月 12 日。

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30 余年, 未正规服用抗 病毒药物治疗。有肝癌家族史。2015 年 5 月出现肝区 不适, 遂于外院就诊。查腹部 B 超示: ①肝硬化, 门静 脉高压, 脾肿大; ② 肝内实性占位 ( 肝癌不除外) 。 HBV- DNA:1. 85 ×10 5 /L; 甲胎蛋白( AFP) : 11. 00 ng/L。 上腹部增强 MRI 示: 肝右后叶肝细胞癌; 肝硬化伴多发 硬化结节; 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脾大。 当时外院考虑患者肝硬化较重、 肝功能异常、 外周 血血小板计数较低, 手术风险较大, 故予暂缓手术治 疗, 拟行介入治疗。主治医师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后, 患 者拒绝介入治疗, 遂来我院肝病科行中西医结合保守 治疗。

刻诊: 肝区不适明显, 时有神疲乏力; 泛酸时作, 但 胃纳尚可; 夜寐不安, 大小便正常; 舌淡、 苔薄腻, 脉细 小弦。

西医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脾大。

中医诊断: 积 聚; 辨证: 肝郁脾虚; 治法: 疏肝理气健脾, 祛瘀化积消 癥; 方予吴氏消瘤散加减。同时配合抗病毒等西医常 规疗法。

处方: 太子参 15 g, 山药 15 g, 薏苡仁 15 g, 枳实 9 g, 白术 9 g, 山慈菇 9 g, 墓头回 9 g, 漏芦 9 g, 急性子 9 g, 石打穿 10 g, 石见穿 10 g, 石上柏 10 g, 炙穿山甲 9 g, 土鳖虫 6 g, 炙鳖甲 9 g, 柴胡 15 g, 夜交藤 15 g, 煅 瓦楞 30 g, 炒谷芽 15 g, 炒麦芽 15 g。每日 1 剂, 水 煎服。

二诊( 7 月 3 日) : 泛酸消失, 胁部不适好转, 精力 有增, 舌苔已不腻。上方去煅瓦楞、 白术。

三诊( 12 月 5 日) : 患者症情稳定, 无明显不适, 偶 有乏力。复查腹部 B 超示: 肝硬化, 肝实质占位( 右叶 68 mm ×51 mm) ; 胆囊壁毛糙; 脾大; 少量腹腔积液; 双 侧胸腔未见积液; 胰双肾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原方去柴胡。 复诊: 其后患者坚持服药, 症情稳定, 定期复查。

2016 年 2 月 4 日复查: 甲胎蛋白( AFP) 4. 5 μg/L, AFP 异质体 1. 00%; 血红蛋白( Hb) 137 g/L, 白细胞 ( WBC) 2. 9 × 10 9 /L, 血小板( PLT) 22 × 10 9 /L; 白蛋白 ( ALB) 40. 7 g/L, 碱性磷酸酶( ALP) 145 U/L, 谷丙转氨 酶( ALT) 36 U/, 谷草转氨酶( AST) 59 U/L, 总胆红素 ( TBIL) 28 μmol/L; HBV- DNA( - ) 。患者肝功能已基 本恢复正常, AFP 下降, 病毒检测低于下限, 无明显 不适。

2016 年 4 月 10 日复查: Hb 119. 0 g/L, PLT 24 × 10 9 /L, RBC 3. 94 × 10 12 /L, WBC 2. 00 × 10 9 /L, TBIL 27. 0 μmol/L, ALB 35.8 g/L, ALP 125 U/L, ALT 21 U/L, AST 40 U/L。

患者目前仍在继续服药、 跟踪随访中。 按 本例患者以感染邪毒日久而发病, 但偏肝气 不舒。气滞肝区, 久病及脾, 脾气受损, 中焦水谷精微 不化, 而致气滞、 痰凝停滞。又脾失健运, 生化乏源, 肢 体失养, 症见肝区不适、 神疲乏力等。故辨治时既注意 化瘀消癥, 又考虑疏理气机, 以起到疏肝健脾、 祛瘀消 癥的作用。用药以“吴氏消瘤散” 为基础方, 伍以柴胡 疏肝理气、 夜交藤养肝血以助眠。经过近 1 年的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实验室指标稳定好转。

案 2 娄某, 男, 69 岁。初诊日期: 2016 年 3 月 12 日。

患者有慢性丙型肝炎史 10 余年, 2014 年 2 月 B 超 检查发现肝硬化。平素无规律服药及定期复查。 2016 年2 月, 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身目黄染, 伴右 上腹痛、 双下肢浮肿、 尿少, 至外院就诊, 经检查确诊为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原发性肝癌。上腹部 CT 平扫示: 肝右叶占位, 伴破裂出血可能性大, 肝硬化, 腹 水; 胆囊结石, 胆囊炎。胸部 CT 平扫示: 两肺散在慢性 炎症, 两侧少量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示: 凝血酶原时 间( PT) 18. 7 s,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53. 0%; Hb 115 g/L, PLT 149 × 10 9 /L, RBC 3. 27 × 10 12 /L, WBC 7. 76 ×10 9 /L; ALB 35 g/L, ALP 91 U/L, ALT 31 IU/L, AST 46 U/L, γ- GT 58 U/L, TBIL 231. 2 μmol/L; Cr 54 μmol/L, BUN 3. 3 mmol/L; AFP 2839. 3 μg/L, AFP 异质体 22. 70%; 糖类抗原 19-9( Ca19-9) 104. 1 U/ml; 大便隐血( + + ) 。患者拒绝接受手术及各种介入治疗, 故来诊寻求中药调理。

刻诊: 皮肤巩膜黄染, 右上腹疼痛, 双下肢浮肿, 皮 肤瘙痒; 纳食不香, 尿少色黄, 大便色黑; 舌淡白色暗、 边有齿印、 苔厚腻, 脉小细弦。

西医诊断: 慢性丙型肝炎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 破裂出血可能性大) , 腹腔积液, 上消化道出血; 胆管 结石伴胆囊炎; 肺部感染, 胸腔积液。中医诊断: 积聚; 辨证: 脾虚血瘀; 治法: 健脾化痰, 祛瘀消癥; 方予吴氏 消瘤散加减。同时配合抑酸止血、 保肝退黄、 抗感染、 利尿等常规疗法。

处方: 太子参15 g, 白术9 g, 薏苡仁15 g, 枳实9 g, 蛇六谷 15 g, 漏芦 15 g, 山慈菇 15 g, 石打穿 10 g, 石见 穿 10 g, 石上柏 10 g, 炙龟甲 15 g, 炙鳖甲 15 g, 玉米须 15 g, 芦根 15 g, 白茅根 15 g, 地肤子 9 g, 白鲜皮 15 g。 7 剂。每日 1 剂, 水煎服。

二诊( 3 月 27 日) : 黄疸明显减退, 右上腹疼痛缓 解, 无腹胀, 纳可, 皮肤瘙痒减; 24 h 尿量约2 000 ml, 大 便色黄。实验室复查示: Hb 121.0 g/L, PLT 157 ×10 9 /L, RBC 3. 68 ×10 12 /L, WBC 8. 80 ×10 9 /L; PT 15. 4 s, PTA 73. 0%; ALB 29. 2 g/L, ALP 97 U/L, AST 15 U/L, ALT 27 U/L, TBIL 86.0 μmol/L, γ- GT 71 U/L; Cr 59 μmol/L, BUN 3. 3 mmol/L; 大便隐血( - ) 。诸症缓解, 出院。予 门诊服用中药治疗。

复诊( 9 月 2 日) : 患者坚持门诊服用中药, 症情稳 定。复查 B 超示: 未见腹腔积液。实验室检查: PT 15. 3 s; ALB 33 g/L, TBIL43. 0 μmol/L, γ- GT 70 U/L; 大便隐血( - )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患者目前仍在继续服药、 跟踪随访中。 按 本例患者感染邪毒日久, 肝病及脾, 脾气受 损, 中焦水谷精微不化, 气机受阻, 致血瘀、 痰凝停滞。 故辨治时应在化瘀消癥的同时考虑顾护中焦脾胃, 以 起到健脾化痰、 祛瘀消癥、 祛邪不伤正的作用。方中以 太子参、 白术、 薏苡仁、 枳实健脾化湿以消痰凝, 蛇六 谷、 漏芦、 山慈菇、 石打穿、 石见穿、 石上柏祛瘀消瘤, 炙 龟甲、 炙鳖甲软坚散结以滋阴, 伍以玉米须、 芦根、 白茅 根利尿消水, 地肤子、 白鲜皮祛风止痒。患者经中药治 疗后, 临床症状好转, 黄疸短期内基本消失, 肝区作痛 明显减缓, 皮肤瘙痒消除, 且实验室指标亦明显改善。

2 临证体会

“吴氏消瘤散” 原为吴正翔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 效方。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发现, 本方除对淋巴瘤 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外, 对腹腔实体瘤亦具有显 著的抑制作用( 抑癌率为 48. 98%) , 同时还有提高 NK 细胞活性、 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 增强体液免疫、 促进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等作用 [2-3 ] 。 肝癌属于中医学 “癥瘕 ” “积聚” “肝积” 等范畴, 其 发病主要责于正气亏损, 脾胃气虚, 或肝气郁结、 化火 伤阴, 或气滞血瘀、 痰毒蕴结, 或气郁湿阻、 湿毒内蕴 [ 4 ] 。 效, 由红花提取加工而成的红花注射液能提高组织、 神 经的耐缺氧能力, 修复氧自由基破坏引起的神经细胞 损伤, 降低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进而发挥行 气通络、 消炎止痛、 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13 ] 。 本观察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后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JOA 评分高于 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后的 IL-6、 NO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红花注射液夹脊穴注射可 显著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进而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临床 疗效。

参考文献:

[1] 秦莉芳, 李文杰, 仝俐功, 等. 查经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 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 31( 2) : 54-56.
[2] 欧阳冰, 苏建成, 曾月东, 等. 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炎症因子 IL-6、 IL-10 及 MCP-1 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J]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 ( 3) : 381-383.
[3] 李盛华, 王久夏, 张佳红,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免疫学理论探 讨[J]. 中国骨伤, 2009, 22( 4) : 316-318.
[4] Kim SJ, Park SM, Cho YW, et al. Changes in expression of mRNA for interleukin-8 and effects of interleukin- 8 receptor inhibitor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in a rat model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J] . Spine ( Phila Pa 1976) , 2011, 36( 25) : 2139-214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 南京: 南京大学 出版社, 1994: 36-37.
[6] 高志成, 刘雪芳, 余文惠. 钩活术联合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及对患者 IL-6、 NO 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5, 35 ( 12) : 1231-1234.
[7] 伏晓, 代大顺, 李翠. 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 3) : 27-28.
[8] 姚诗清, 周兰, 林学武. 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配合红花注射液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3) : 325-326.
[9] 高志成, 胡晔, 李焱生, 等. 钩活术配合红花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康复, 2015, 30( 6) : 448-450.
[ 10] Scheller J,Chalaris A,Schmidt- Arras D,et al. The pro- and anti- 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the cytokine interleukin-6[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1, 1813( 5) : 878-888.
[ 11] 李召广, 肖斌, 曹杰智, 等. 回环斜牵抖伸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血清 NO、 TNF 的影响及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中旬 刊) , 2011, 2( 11) : 3-4.
[ 12] 宋红. 红花注射液腰部夹脊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贵州 医药, 2014, 38( 10) : 910-912.
[ 13] 张明柱, 马丽敏. 腰椎间孔穿刺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山西中医, 2009, 25( 1) : 29.

作者:吴眉 吴昆仑 张涛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