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脑脊液只存在于颅内和脊髓腔内,如果脑脊液通过颅底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空隙流出颅脑外,即可形成病变。在临床上,脑脊液由鼻腔流出者称为脑脊液鼻瘘。而脑脊液从耳道流出者称为脑脊液耳瘘。如果脑脊液流至中耳腔,然后经耳咽管流入鼻咽部,再从鼻孔流出者也可称为脑脊液鼻瘘。 一般来说,脑脊液鼻瘘比较多见,可分为外伤性(包括颅脑外伤和鼻部、乳突、颅底手术等医源性创伤)和自发性两大类。虽然临床上外伤性的脑脊液鼻瘘比较常见,但自发,性脑脊液鼻瘘也不少见。自发性脑脊液鼻瘘多由颅内肿瘤、脑积水等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致使脑膜破裂而形成,也可因患者从事特殊的工作(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双手提重物),或经常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等,使颅内压增高,致使脑膜破裂而形成。一旦被确诊为脑脊液鼻瘘,患者应首先进行保守治疗:1.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半卧位,并使头部略抬高,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2.使用足量的抗感染药(如磺胺类药物等),以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3.尽量不擤鼻,少打喷嚏,避免剧烈咳嗽和大便干燥,不要做低头弯腰的动作。4.有颅内压增高者应限制日常的饮水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应用脱水剂或利尿剂。如经上述方法治疗2—3周后,患者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即对瘘孔进行修补和封闭。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手术前必须做详细的检查,在确定瘘孔部位的前提下实施手术治疗,这样方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