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山,四川省中医院血液科负责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骨髓增殖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常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成都市医保局第三方评审专家。中国慈善总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援助项目注册医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淋巴瘤援助项目注册医生。参与数十项国家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及开发,以及数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血液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二十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急性髓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各类疑难血液病。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深静脉血栓等各类出凝血疾病。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危重血液系统疾病。
“拍照是吧?我起来嘛!”一边说着,李彦锴从病床上爬起来,双脚踩在鞋子里,嗖地站起来。
一旁的父亲看着,会心地笑了:儿子这是在展示自己的健康。如果再早几个月,儿子一定是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浑身无力,脸色苍白。可现在,以前那个儿子又回来了。
2月17日,这一幕发生在四川省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李彦锴,22岁,患的是白血病!此前的化疗,让李彦锴羸弱不堪,转到中医医院后,通过中医药调理,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被大部分消弭。
李彦锴只是切身感受到中医药好处的患者之一,而在四川省中医院血液科,有更多这样的案例。他们共同印证着科室负责人刘松山主任医师的追求:中医在治疗大病、治重病上,也能大有作为!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选择 从西医医院到中医医院
2月17日,是李彦锴正式出院的日子。在血液科住了两个月,现在看起来胖胖的,笑起来像个罗汉。摘下口罩,李彦锴跟记者们聊起来。
李彦锴是内江人。跟所有的当地人一样,他也去了广东打工。
去年6月,他从所在单位辞职。那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嘴唇发白,脸也苍白,持续了两三天后,他觉得不对劲,于是跑到广州某医院,医生以为是贫血,给他开了些中药。吃了一段时间中药,他觉得有些好转。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没有忌口,吃得很油、很辣,后来再次复发。这次复发,让他觉得事态严重了:不仅面色发白,而且浑身没有力气。再次去医院,住了三天院,做了骨穿刺,医生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在内江住了两天,淋巴结持续增大,浑身瘫软无力,走路头昏,家人又把他转到成都某三甲医院,进行了两个疗程的化疗,但病情却总是反反复复,经过单纯的西医化疗,而最后的结果却是疾病没有缓解。同时,化疗还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肚子发胀、恶心、不想吃东西、咳嗽、便秘、腹泻……医生对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进行对症治疗,但李彦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转,非常难受。
后来,经病友推荐,家人听说中医治疗血液病不错,而且经济压力也不会那么大。抱着试试的心态,家人打听到了四川省中医院的血液科,把李彦锴转到四川省中医医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据李彦锴的主治医生介绍,患者是去年12月10日左右转到科室的,来到血液科时,他已经经过两次化疗,身体状况差、免疫力低,当时有严重的肺部细菌和真菌感染。随后,科室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了阴阳调和治疗,调节人体整体平衡,时间不长就有了临床改善。经过一段时间中药调理,检查骨髓发现,正常的细胞开始生长,病情取得了完全的缓解。
“以前他躺着不咳,坐起来就咳嗽,浑身没劲,只能躺着。”李彦锴的家人在一旁插话。“现在胃口正常,便秘没有了,也不腹泻了……”李彦锴抢着话说。中药调理治疗后,身体状况已明显好转。
目前,李彦锴已经出院,等着骨髓配型进行骨髓移植。李彦锴的家人说,在四川省中医医院给他治病,由于采用了传统中医和西医联合的双向治疗,不仅效果好、感染率低,而且治疗经济性更好,真是来对地方了。
类似李彦锴这样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取得很好疗效的案例,在四川省中医医院血液科还有很多:一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现肺部重度细菌+真菌感染,联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虽恢复正常,但严重的咳嗽一直持续,卧则加重,咳嗽如呛水状连声不止,患者痛苦万分。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后逐步改善,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流式达完全缓解,顺利出院。一位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经典的靶向化疗药物伊马替尼、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引起了明显的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以及服药后严重呕吐等常见不良反应,患者用药不耐受,关键药物派不上用场而不得不减量甚至停药,对于患者来讲实际是中止了西医的治疗手段。同样在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思路指导下,逐步改善了骨髓抑制状态、减轻了相应的严重呕吐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继续进行靶向的化疗药物以针对白血病细胞,让患者一家重拾生的希望,这是四川省中医院血液科常常采用的手段,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在血液肿瘤治疗中所取得的新的突破,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的治疗,也必将成为该院血液科继续弘扬祖国医学优势的法宝。
四川省拔尖中医师的信心 中医药能治大病、治重病
在四川省中医医院血液科,除了医院的标识,随处能看到血液科自主设计的标识。
血液科的标识,是在科主任刘松山结合四川省中医血液发展的规划、理念,与专业设计团队合作的结晶。全科上下对这个标识很满意:整个LOGO标识的设计灵感源于四叶草而演化。四叶草学名苜蓿草,常为三叶,最为有趣的是,在十万株苜蓿草中才能发现一株是“四叶草”,所以四叶草代表着幸运而又称幸运草。四片叶子代表健康、名誉、财富、爱情。而图案中红色的则代表血液,绿色代表健康。
这是刘松山打造的科室文化的一部分。
“我要把中医治疗血液病发扬光大,所以一开始,就要建立科室的LOGO、树立品牌意识。大家看到这个标识,就能想起四川中医治疗血液病。”刘松山说,社会上一些人反对中医,他要向这些人证明:中医不仅能治病,更能治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这样的大病、重病,从治疗理念和策略上彻底改变大众对中医只能治疗慢病、治疗轻病、只能调理的认识。
建科以来,四川省中医医院血液科,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血液病及血液肿瘤。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现代西医治疗血液病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坚持能中不西、中西并举的指导原则。取得了单纯中医和单纯西医不能达到的疗效。
刘松山介绍,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病的优势,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综合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降低疑难、恶性血液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长期生存。2、中医、西医治疗优势互补,综合提升防治血液病的水平。3、增效减毒效应:增强对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化疗效果,减少化疗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毒副反应。4、缩短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改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功能紊乱状态。5、双向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免疫低下及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率。6、降低输血依赖、促进骨髓造血恢复。
数据是最真实的记录者,因为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特殊效果,在该科病床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增加的前提下,科室病人却连年持续上扬:
一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某三甲医院作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一直在进行移植后的相关治疗。但患者的严重贫血一直得不到改善。在省中医院中医益气养血、补肾填精的治疗,患者的贫血在3个月内得到有效改善,现在已接近正常范围。
一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单纯西医治疗花费巨大,三个月后血小板仍然极低,伴有皮肤的出血、瘀点,经省中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逐步摆脱了激素的治疗,血小板在治疗4个月后已奇迹般恢复正常。
一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入院时高热不退,持续半月,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差,已不能进行西医的化疗,遂来到省中医院,通过辨病与辨证结合,在一周内控制了患者的体温,好转出院。
一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年轻女性患者,由于长期激素治疗,出现了年轻女性非常难以接受的体重增加、多毛等症状,而治疗效果却仍然不理想。经中医治疗后,患者的溶血、贫血状态得到改善,同时激素也逐步降至最低水平。
……
有理由相信,在2016年科室病床扩大至45张以后,四川的中医血液病科将会更上一层楼。
血液科的发展历程 从无到有到制定规则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领导前瞻性理念及思路指引下,建立了独立的血液专科,在四川中医血液病的发展史上写下隆重的一笔。
四川省中医医院血液科,源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国中医急症血症协作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组长单位,主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普通血液病的诊治。并于上世纪90年代相继成立了血症门诊、血液病门诊、风湿血液科,逐步将诊治病种拓展至整个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多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指标异常。
2013年7月,开始建立独立的血液病专科。初期病房2间、病床15张。由于血液科专科性强,准入门槛高,建科之初,全体医生均有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知名血液专科进修学习的经历。最初成立的一年,医生平均3天值班一次,并承担全部的门诊、会诊工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通过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同年9月~11月,病床数即扩大病区床位至25张,并持续保持病位使用率达130%。
2016年初,病床已逐步增加至45张病床,病员入住率也达到了100%,科室计划未来2~3年间发展至60张病床以上。目前,科室人员均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四川省拔尖中医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科室诊治病种已由普通血液病拓展至急性白血病、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肿瘤,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凝血功能异常、EVANS综合征、POEMS综合征,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危急疑难血液重症。
目前,科室与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血液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专委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专委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专委会的常务委员单位;中华慈善总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患者援助单位;华西血液区域联盟协议单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形成战略合作,组建血液病网络科室诊疗联盟;是西部血栓性疾病联盟协议单位,与云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形成血栓病战略合作,组建西部血栓病研究联盟;多发性骨髓瘤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协作单位;高等中医药院校首部创新教材《中医血液病学》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编单位。
四川中医院血液科的未来 建成西部最有规模、最具影响
四川省中医医院血液科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未来,负责人刘松山踌躇满志:
营造科室人文关怀和舒适就医、轻松就医理念,淡化血液肿瘤等危重血液病的疾病意识,在舒适的病区接受治疗。在专业建筑设计团队的协助下,通过打造具有现代医学气息与中医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血液病诊治病区及就医环境,从身心上为患者作规范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特色,在老年血液病、老年血液肿瘤的治疗上取得进展和突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老年血液肿瘤由于年龄、免疫力低下、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差、合并疾病多、药物耐受性差、药物敏感性差,导致单纯的化疗、单纯的西医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通过中医中药改善人体机能状态、调节免疫、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与规范的西医治疗相结合,这一综合治疗理念将使老年血液患者群体和免疫低下及免疫缺陷的患者能够在生活质量、生存期方面取得突破。
严格管理:其一是对患者及家属的管理。严格执行一个患者一个陪伴制度,减少病区人流量以降低感染率,营造病区的舒适度及血液重症科室的中医治疗要养的氛围。采取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联合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及时与患方充分告知及沟通。通过这一创新性的对患者及家属的管理,还能够及时发现风险人群,采取相应措施,大大降低了医患纠纷及可能的矛盾风险。其二是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常常培训医护要有与患者换位思考的理念,在以中医药技术为特色治疗前提下,加强服务理念的培训和管理,主管医生在节假日、周末天天查房,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方案、病情变化能随着得到及时调整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刘松山坚信,在习总书记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医药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机遇之际,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及大力培养及支持下,作为成立不到3年的四川省中医院血液科,通过促进规模发展、建设人才梯队、加强科学管理、强化服务理念,有望向西部最有规模、最有现代医学与中医文化特色治疗理念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的专科发展,在中医治疗重病、大病、急症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