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阮士怡教授,1917年2月生,河北省丰南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1946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荣获天津市卫生系统“伯乐奖”。
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70余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心血管学科、老年病学科。他倡导并组织了中医药科学研究,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整体观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内科疾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设想,并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参与研制了补肾抗衰片、降脂软脉灵Ⅰ~Ⅳ号、新生脉散片、活血保心丸、粘脂饮等中药制剂8种,其中上市一种。撰写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4篇,科普文章65篇;培养研究生数十名,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
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70余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他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科、老年病学科。他倡导并组织了中医药科学研究,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整体观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内科疾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并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奖。现仍然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96岁高龄时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传承博士后的指导老师,98岁荣获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日寇侵华 弃工学医
阮士怡叔祖父阮鹤庭是当地知名的郎中,父亲则经营着一家中药铺。儿时的阮士怡喜欢课余时在父亲的中药铺帮忙,他总是被整面墙的中药柜所吸引,父亲注意到了阮士怡的兴趣,时常为他讲解一些中药材知识。从小的耳濡目染,阮士怡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对中医、中药的初步认识。
上世纪20年代,时逢军阀混战,阮士怡被迫辍学,但爱读书的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后来,他参加北京高中数理化会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及辅仁大学两所学校同时录取,当时崇尚理科的他毅然选择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就学。
正当他专心攻读工学专业时,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阮士怡反思:“国难之时如无强健体魄,何以御外侮强敌?”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工学专业,于次年考入北京大学医疗系,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
毕业后,阮士怡辗转天津多家医院,从事西医内科临床工作近10余年。但他心中却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研习中医。正如林语堂曾经说过的话:“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38岁的阮士怡,带着自己那颗幼年种下的梦想种子,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的建院工作,全心投入到他喜爱的中医事业中。
组建医院 创建学科
1955年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建院工作,从此他一生都在为中医医院的建设发展而奋斗。
阮士怡先后拜天津名中医赵寄凡、陆观虎为老师,随师侍诊,深得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在跟随老师的临诊过程中,对老师的临床诊治感受深刻,对祖国医学的经方治验颇有心得。如阮士怡经常说:学习中医就应遵循老师常讲的“审证求因,从因施治”的治疗原则,临床诊病时要善于辨证求因论治,以治其本。阮氏继承了赵寄凡、陆观虎老师用药轻灵,遵守经方,从不大方大剂的临证用药特点,处方用药精而效好。
阮士怡教授成了“学中医而探骊得珠者”。探骊得珠,本意指人入险境而求得珍宝。阮士怡放弃了原来的西医岗位,在一条前途未卜的路上摸索,确实要冒一定的风险。1964年,为了更好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学,阮士怡主动要求参加了天津市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开始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求索,一生矢志不渝。两年的学习期间,他全面精读了中医基础理论,潜心研究中医古籍,虚心求教,深得系统学习之益。从此“……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病必求其本……”,成为阮士怡教授临床治疗及科研的指导思想。
“每次我读中医经典,都体会到两千多年前古人能撰写出如此巨著,实在叹为观止。”阮士怡教授将这些理论作为指导临床治病的“道”,在他看来,这是现代医学所不及的。
1968年,建院工作刚刚步入正轨,“文革”开始了。当时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知名中医专家深受打击。被免去了医院各项职务的阮士怡教授却给自己安排了一项“工作”——静下心来学习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那时候,他总是偷偷挑灯夜读,还拜访了当时天津市几位名老中医,不断丰富自己的中医理论和临证实践能力。
“文革”结束后,阮士怡又被任命为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主管内科诊室及病房建设。1979年,阮士怡教授创建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推动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分化与发展。
1982年,天津中医学院成立了中医研究所,他任副所长及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建立了实验室,运用现代医学方法和科学手段研究传统中医药学,成为当时天津市最早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单位。2008年,由他筹建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获批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冠心病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任务。2012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
临诊不辍 宅心仁术
阮士怡教授学贯中西,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也借助现代科学手段穷究病因,审因论治,中西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从医70年来,其精湛的医技、便廉的处方、突出的疗效和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怀,让每个患者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如今阮士怡教授已是鲐背之年。本来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99岁的他仍坚守着从医70多年的信念,把患者视作亲人,仍然坚持每周出门诊亲自为患者把脉开方、会诊重症、解惑疑难。经他诊治的患者以数十万计,他高超的医技、高尚的医德和先进事迹屡见报道。阮士怡坦言:“许多人都劝我,这把年纪应该享享清福了,其实对我这个给人看了一辈子病的大夫来说,每当看到病人见好时,就会感觉这种工作是自己的一种福分。”每次坐诊时,阮士怡还要让他的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医德。他常常在讲方子的同时,强调做医生要有父母心,医德和医术同样重要。即使遇到那些不常洗澡、换衣的老年患者,阮士怡也从来没有嫌弃过,照样会细心问诊。他总说,医生不能挑患者,更不能躲患者、嫌患者。
有的患者由于情绪郁结,急于倾诉,阮老总是在百忙之中耐心倾听,从不打断;阮老在治疗中注重心理疗法,劝慰常常心态不平和易怒的病人。他在开发药品的过程中发现,不管是养心、护心还是养生,在用药的同时还要补养“正气”。阮士怡说:“不妒忌,不生气,就能保持气血平顺;多行善,多助人,心情自然开朗。”阮士怡表示,其实许多患者因长年患病而心情压抑,即使再好的药见效也会缓慢。所以他常会在给患者开药方时,多劝几句,让他们心里开朗,引导患者心平气和。每有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就诊,阮士怡总是予以方便,尽量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
精研创新 普惠大众
阮士怡教授以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老年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倡导并组织了中医临床科学研究。倡导“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立了“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干预老年内科疾病,提出了“软坚涤痰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参与研制了补肾抗衰片、651丸、降脂软脉灵Ⅰ~Ⅳ号、新生脉散片、活血保心丸、粘脂饮等中药制剂8种,其中上市1种;倡导中医舌诊客观化,开展了舌诊客观化研究,发现了舌下络脉与年龄、病种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舌下络脉与中医瘀血证的内在联系,总结了心肌梗死患者舌像演化的客观规律。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撰写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4篇。
虽已过鲐背之年,仍笔耕不辍,先后在《老年时报》《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家庭中医药》等发表科普文章60余篇,传授了疾病预防理念,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繁忙工作之余常常接受《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采访,细心、生动地阐述百姓所关心的健康问题,教育民众认识疾病,治疗疾病,尤其是注重预防。
学术放任 传承有道
阮士怡教授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传承工作,奉行“将毕生所知所学授予好学求知之才”的理念及“学术放任、鼓励实践”的教学方式,授业解惑,传承有道,因材施教,倡导学术自由及鼓励技术创新。他先后带教的13名研究生和数十名“师带徒”医生,都已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教学、临床及科研领域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北京大学王学美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军平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长郭利平教授、美国西奈山医学院附属泽西医学中心祝炳华教授、美国荷思瑞健康顾问机构医学总监韩煌教授等均是他的高足。
他无私奉献,育人育才,至今仍坚持不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学术经验传承于后辈,并在96岁高龄,时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传承博士后的指导老师,为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忆述阮士怡教授对他的启蒙时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是孔子学生颜渊对老师的评价。我熟悉这段《论语》摘句,不仅是因我的名字出典于此,而且它是我对导师的由衷心声”。
国医大师 百世流芳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座谈暨表彰大会,包括阮士怡教授在内的29位同志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座谈会并亲切接见了与会的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为阮士怡教授颁奖。
获得国医大师称号后的阮士怡教授并未停止对医学的求索。他说,虽然我岁数近百,但为病人看病是我终生的职责所在。中医药能帮病人解除疾苦,我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作为一个医生,毕生都离不开病人。我希望将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多培养学生,多为病人解除病痛,这就是我晚年的最大快乐。
百岁寿诞,阮士怡教授描述了他的中国梦,他希望加快开办老年病中医医院,他认为中医在治疗老年病上有系统的理论,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按照老年人的体质和老年病病理的原则进行治疗。中医通过整体调节、未病先防、养治结合、综合调理等原则,可更好地抓住老年病病机,提高临床疗效。
他说:“我建议国家加快开办老年病中医医院,能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老年病的优势。我所提倡的老年病医院,是能够集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专业中医医院,病床比例还要多于普通医院。我希望这样的医院能专收老年病患者,让他们能得到中医的专业调养和护理,安享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