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医疗资源不平衡,挂号难、看病难已经成为常态。一方面,大量患者挤入三甲医院,不仅要排长队挂号甚至求助于“黄牛”号贩子;另一方面,严重超员的患者给三甲医院的医生造成超负荷工作量,医生常常连吃饭和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患者花了大半天时间排队挂号,而轮到自己的诊疗时间却少得可怜,医生因为超负荷工作,效率不高有时态度也不会很好。如此恶性循环,医患关系矛盾日益激化。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始在北京试点三甲医院专家多点执业,尝试向社区医院分流病人以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分级诊疗政策也在逐步推行当中。
其实,患者的诉求很简单。排队的人少一些,大夫的资质高一些,态度好一些,就诊环境改善一些。医生亦是如此,患者少一些,给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就能增加一些,服务态度自然就能好一些。姜大夫的事例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社区也有医术高明、服务态度好、心系患者的好医生。我们希望身边社区的“姜大夫”能多一些。
在采访中那位带孩子看病的杜女士给了记者很大的触动。面对自己孩子状况的询问,姜大夫百问不烦的态度给了她信心,让她坚定了自己学习中医的信念,变被动求医为主动干预,了解自己家人身体状况并注意日常保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求医状况。试想一下,如果基层社区像姜大夫这样的医者能够多一些,这或许是另一条缓解医患关系之道。(马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