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处在太湖南岸,东苕溪与西苕溪汇合处,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建制始于战国,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
地处温热气候带的湖州,湿热偏盛,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历来嗜食肥甘,喜食鱼蟹、羊肉之类,所以疔疮、疡症患者较多。因此,这里从事外科的“疡医”颇多,最著名的就是杨氏和潘氏。
【杨氏外科】
杨氏外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医是湖州市四大名医之一——杨詠仙,其后有第二代传人杨泰生(湖州市名中医)和第三代传人程祖耀(省级名中医)。
杨詠仙(1897~1979年),杨氏外科始祖,字天喜,湖州四大名医之一,从吴兴后浜兜名医李梦莲学医,19岁便独自设诊所于湖州圣堂湾(后迁东街),杨詠仙从事中医外科60余年,先后培养门人100多名,分布于三县两区及苏、浙、皖周边地区,成为当地中医外科骨干力量,形成了在湖州有影响的“杨氏外科”。杨詠仙为人耿直厚道,医风严谨,精通内外方脉,擅长外科,开业不久即名声大噪,四乡传闻。1952年杨詠仙和朱承汉共同组建东街联合诊所,1957年和其他诊所合并成立湖州联合中医院,被选为副院长。杨詠仙平素诊务繁忙,少有著述,晚年由其子杨泰生及其门人根据其珍藏多年的四十多册医疗记录及外用药配制秘方,总结整理辑成《杨詠仙外科医案》出版。
杨泰生,杨氏外科第二代传人,主任中医师,湖州市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继承家学,融汇新知,在继承家传外用药的基础上,改进创新了多种外敷药,如治疗烧烫伤的烫伤灵散剂、治疗痹症的蠲痹搽剂、治疗痤疮的痤疮净洗剂等,在湖州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199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湖州市名老中医。目前仍在湖州市中医院名医馆出专家门诊。
程祖耀,杨氏外科第三代传人,主任中医师,出生于中医之家,1983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后随岳父杨泰生学习中医外科,尽得其传,之后又去杭州进修普外一年,打下了深厚的临床基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吸取现代医学优秀的治疗方法,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能开展冷冻、激光及普外手术,对中医养生及毒蛇咬伤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2006年被市卫生局评为湖州市名中医。担任湖州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2014年5月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
杨氏外科流派之特色技术
杨詠仙经过几十年临床积累的学术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精通内外方脉,专长外科,刀法娴熟,自制外用药,价低效高颇有特色。经他切、排手术治疗复杂瘘管、重症脓疡患者不计其数,深受患者和家属信赖。
他临证常循内治外,执内科之理以治疮疡,每能挽危疾起沉疴,辨证施治有其独特见解。如对颈痈、瘰、流注、附骨疽等外症,皆认为与痰有关,其理论是“外受暑湿风寒之邪,内挟五脏六腑膏粱火毒,皆能蒸化为痰浊,凝取于经络,入于肌肉皮毛之间,而导致疮疡痰症。”对外用药膏丹敷贴,配方用药也非常讲究实用,组方简单,药量较轻,价格低廉,一药能治多病见长,如“白灵丹回膏”消散肿疡有特效。
尤其治疗脱疽病,更是杨詠仙的独家专长。脱疽患者常见下肢足趾发黑坏死,逐渐上移至股骨。西医诊断为冻伤、闭塞性脉管炎,首选办法就是截肢,重则伤命,轻则残废。脱疽虽属少见,一旦发病,西医只有截肢。但经过杨詠仙的治疗,往往通过内外兼治的方法,避免了病患的重残。
杨泰生临证以中医中药为主,注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并不断吸取现代医学好的治疗方法,他在完整保留杨氏外科流派特色的基础上,改进创新了多种外敷药,对痈疽疔疖 、下肢溃疡、Ⅱ度烫伤、糜烂性湿疹、鹅口疮、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各种皮肤病、脉管炎等疾病的治疗上颇有建树。在1988年国家卫生部中医司领导来湖州市中医院指导工作时,现场清点了杨氏诊室里阵列的外敷药,膏、散、酊、锭等各种制剂共计达83种,并称赞杨氏外科外用药系列保存得非常完整,在全国实属少见。杨泰生以他良好的品德、严谨的医风、宽厚的处世,丰富和发展了湖州杨氏外科流派文化和技术内涵,并在其他流派逐渐衰退的情况下,能够培养好学术继承人,使得杨氏外科得到进一步发展。
程祖耀于1993年5月被定为杨氏外科学术继承人,跟随杨泰生临证学习2年,较完整地继承了老一辈学术经验和外用药制作方法,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如研制出复方冻疮散熏洗治疗冻疮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创制了尖锐湿疣、寻常疣、鹅掌风的中药洗方取得肯定的疗效;学习引进的冷冻激光治疗皮肤病技术在湖州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从医30余年,他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气功疗法简编》《毒蛇咬伤诊疗规范》《杨泰生外科临证经验集》等数本专著,带教学徒培养了不少中医后备人才。经过临床实践,在他带领下的湖州市中医院皮肤科有一批疗效突出的优势病种。如痤疮、荨麻疹、带状疱疹、婴幼儿湿疹、多发性疖病、丹毒、下肢溃疡、结节性红斑、鹅掌风、Ⅱ度烫伤、冻疮、斑秃等常见病有显著的疗效;对白癜风、银屑病、黄褐斑、脂溢性脱发、过敏性紫癜、红斑狼疮、重症药物性皮炎等疑难重症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科室里的数十种富有疗效的自制制剂,是医院之宝。
杨氏外科流派之医德医风
杨泰生继承了其父良好的品德,治学严谨,好学不倦,待人热情,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每天的专家号限额在开诊前就已被一抢而空。但即便如此,杨泰生上班途中还是时常会被患者拦住,请求加号。看着患者期待的眼神,他不忍拒绝。年逾耄耋的杨泰生每天上午要接诊60余号患者,一忙就忙过了午饭时间。他也同时尽其所能帮助患者减轻就医负担。从来不用高价的药,有时候还会特地拆开一盒完整的药,给病人开其中一部分。病人病好,药也正好吃完,不浪费药也不多花钱。
作为弟子,程祖耀也同样如此。他年专家门诊量超过1.8万人次,平均每剂药方仅28元。同时也传承了老一辈良好的医德医风,勤奋好学,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仅自己成为一代名医,还带领他的团队努力学习,有4位年轻医生成为业务骨干,并且做到了一年365天(包括星期天、节假日)天天有人出门诊,在湖州五大市级医院皮肤科中是唯一的一家,去年科室年门诊量已超过9.4万人次。
经过数代人共同努力,湖州中医院皮肤科在湖城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聚集起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看皮肤病,到中医院”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几十年来,曾有多家医疗机构向杨泰生、程祖耀抛出过“橄榄枝”,但他们却均不为所动,一一谢绝了这些高新聘请,深深扎根于市中医院,几十年如一日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提供切实优质的服务。
【潘氏外科】
在德清县钟管镇曲溪湾村,一条清澈的小河由村头流过,村子中间,几间古朴的两层楼显得有些突兀,这是典型的清末建筑,屋外挑梁式和穿斗式的梁架相结合,伸向屋外的卷蓬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走兽,雕工深厚,各具神态。而老屋与小河中间,还有一幢西式洋楼,古色古香,是典型的民国时期欧式建筑。
古屋与洋楼为何会共同出现在曲溪湾这么一个江南小村落?这里其实是潘氏故居——潘氏外科医学流派的发源地、创始地,是中医外科医学在湖州继承发展的重要体现。
潘氏外科历史沿革
潘氏中医外科创业于清代乾隆年间,其学术观点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兼取温病学说,经过百十年的流传和六代发展,曲溪潘氏杏林茂盛,医著甚丰,形成了浙江省中医外科学中的“曲溪湾潘氏外科”流派。学徒遍及湖州、德清、吴兴、长兴、安吉、孝丰以及安徽、浙江、上海等外省市,为江南外科大派之一。
潘氏外科代表人物
清代乾隆年间由潘鼎创基立业。潘氏后裔名医辈出,较具影响力的有:
潘吉甫(1843~1914年),毕生以研究外科理论和实践,尤重教育,长期课徒实践中,将清代外科积累了甚丰经验,为教学之需,尤多立著,编纂《外科汤头歌诀》《疡症歌诀》《分经用药性赋》《内科汤头歌诀》《内证方药歌诀》《七言脉决》《经脉歌诀》《医学集成》《痈疽辨证歌诀》《外科方药》等手本书籍,号称“稻香书屋主人”。
潘申甫(1847~1925年),继承其父潘旭家学,与兄吉甫、侄青泉相互切磋医艺,凡就诊病人,一疮一疽都能辨明脉络,叫出名称,深为同行折服。除诊疗外,注重教育、研究,曾与族医及学生张彦英、王彤轩、吴谱农等成立“曲溪国医研究会”,分析疑难杂症,编有《周身名位骨度》《内经十二管析》《六淫问答》《七情论》《揣摩集》《运气要诀》《时用妙方》等书,惜未刊行。其儿子潘青时、孙子潘鉴清后收集其验方300余例编成《潘申甫医案》,颇得杏林好评。
潘春林(1898~1968年),原籍德清曲溪湾。195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著名中医师,1957年10月1日首筹四大联合诊所联合,经湖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成“湖州市联合中医院(后更名为湖州市中医院)”并任院长,时约十二载。曾审定炒、煅、煨、制、提等28种外用药品的炮制方法,著有《潘春林医案》,获浙江省科技一等奖,《湖州潘氏外科临证经验》编入《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湖州市中医院中医外科汇集了以潘春林为代表的“曲溪湾潘氏外科”等多家外科流派之精华,沿用外科外用药80余种,其中青云散曾列入1988年版《浙江省医院制剂规范》,疔疽软膏1990年在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上荣获“神农杯”优秀奖。
潘鉴清(1905~1977年),字宝忠,祖居德清曲溪湾,1937年迁居余杭塘栖,先后在太师第、蝙蝠弄、西小河挂牌行医,治疡擅长刀针。
潘斌璋,1929年生于湖州市,主任中医师、市名老中医,自幼从父潘澜江学医,擅长外科、皮肤科,1958年进入湖州市中医院,历任浙江省卫生厅新药审评委员,浙江中医外科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医外科进修班一、二期班主任,受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担当二省一市《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起草牵头人,编纂《浙江省临床经验选辑·外科专辑》。1953年撰有《中医外科进退疗法》《医学经纬》等。
潘嘉矿,1937年出生,1954年进入湖州市中医院,随其父潘春林习医,整理出版《潘春林医案》和整编、校点首部断代大丛书《近代中医珍本集·外科分册》部分内容。主持整理总结该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等书籍9部。撰写《潘春林外科学术经验选介》《给邪于出路是中医外科诊治疾病的一项基本原则》《辛木十香膏外贴治疗良性肿块》等28篇文章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
潘氏外科趣味典故
关于潘氏外科,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一故事还要从曲溪湾边潘家的老宅说起。当年,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第一人的德清人、清末经学大师俞樾,却是向曲溪湾潘氏名医致谢的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他当年致谢的方式既非写感谢信也不是送锦旗,而是抬来了一块匾额。
原来,俞樾因患痔疮多方医治无效,便来到曲溪湾找潘申甫就诊。潘申甫对症下药,治疗数次便告痊愈。亲身经历让俞樾看到了中医的神奇,为补《废医论》之失,他又作《医药说》一文,并且向潘申甫赠送了“术精祝括”的金字匾。之后潘申甫名噪沪、杭,医声远播皖南、苏南等地,慕名前来学医者达一百多人。在医学界,凡提到中医外科,都以自称是曲溪湾门生为荣。
如今,由于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卫生习惯的改变,中医外科的病症已越来越少。但潘氏外科第六代后裔——曾任职于湖州市中医院的潘嘉矿和德清第一人民医院的潘柏年都认为,今时今日,中医外科并非已无用武之地。“会治疗一些常见病并不稀奇,我们潘氏外科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手硬本领,能够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这也是曲溪湾潘氏中医外科之所以能够流传百年、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 (凌炜滨 顾掌生 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