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的大医情怀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8-03
在广州市南方医院李可学术传承基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已故名老中医李可写的书法:“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中医复兴,舍我其谁;人民儿女,菩萨心肠,英雄肝胆,霹雳手段。”这既是勉励弟子的座右铭,也是李可的夫子自道,道出他的大医胸怀和中医情结。
 
“复兴中医,舍我其谁”,一个民间中医说出此等豪言壮语,实在令人钦佩。
 
铁杆中医,担当精神
 
李可虽系“山野村夫”,却以中医兴亡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弘扬中医的事业中,他说:“中医复兴之后,世界人民都会受益。” “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要当一个铁杆中医,没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大无畏精神是不行的。你把自己的名誉、地位看得比病人的性命还重要,那你还是明哲保身为妙,就不要干中医了。”
 
2002年,“非典”暴发,他表示,“我是一个老兵,虽然年过七旬,仍愿奔赴疫区,为扑灭非典做出贡献。如蒙召唤,誓不辱命!”
 
一心赴救,草根本色
 
李可医术精湛,却始终保持着基层医生的本色,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差不多跑遍了灵石县100个大小村庄”,弟子郭博信回忆:“我曾多次跟他上山出诊,刚爬上一座山,前面又是一座山,真是群山起伏,道路崎岖,荆棘丛生……我当时年龄50岁出头,上山下山尚且累得气喘吁吁,看着走在前面瘦小的李师,想想他多少年来为治病救人风雨无阻,甚至半夜三更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几十年来他遇到过多少风险,吃过多少苦头,无论我怎样问,他总是淡淡一笑,只字不提。在他看来,这些比起百姓的生命都微不足道。”
 
他以悲天悯人之心,救治穷苦百姓,“农民太穷了,许多病人没钱拿药就记在我的账上,最后只能给免了。一来二去,孩子们都抱怨,说我除了留着自家的房子住,连房底下的宅基地都卖了贴给病人了。”李可说。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李可堪称这样一位苍生大医,逢遇急危重症必能全力以赴,不避风险。郭博信说:“很多医生听了病情后断定救治无望,掉头就走,但这时只要叫上李可,必赶往救治无疑。”
 
2005年,延安保育院第一任院长病了。“是由肺癌、胃癌转移到胰头,最后并发心衰,北京方面建议他们找我。当时周围有几位同志就劝我,这事不要冒险,她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是个老革命,她是对国家有功的人,她在战争时收养的21个孤儿其中有17个是少将。她对国家有很大贡献,你这么几千里,贸然在电话里告诉人家一个方子,你把她吃死怎么办?我考虑再三,说这种同志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救她,根据我的经验,不会出问题。告诉刘力红就把这个东西发过去,老太太吃了药,第三天就下床了。”李可说:“有朋友说我是二百五,一根筋。我也开玩笑地说,大不了我再回去蹲监狱。其实我心里当然有数,又不是一例两例,是几百例、几千例。”
 
他心系病人,重症病人必亲自看护,每次都亲自熬药,喂药,守护半天,看脱离危险了再走。治阑尾脓肿合并肠梗阻任某案,“余在病家守护一夜”。
 
中医情结,忧患意识
 
李可对中医现状是忧虑的:“今日之中医界,老一辈人日渐稀少,青年一代又难以为继,前途不容乐观。很可能未来的中医处境,将返到20年代废医存药的境地。”(给弟子徐汝奇的信)
 
“常见不少中医大学生,走出校门即对中医丧失了信心,而改从西医。个别中医硕士、博士厌倦中医,另找出路,青年中医不敢用经方治病,用西医的观点套用中药,见急症、重症,避之唯恐不及,大部分中医院放弃了急症阵地,连省级中医研究院的病床上也吊满了输液瓶……凡此种种,令人触目惊心!”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他说:“所谓庸医,其实就是现在学院派的中医离开现代手段不会看病,不懂得望闻问切,连省级中医院的病床前也吊满了输液瓶,这些人能叫中医吗?一家大型中医院的院长请我去他那里,我说如果你办一个纯粹的中医院,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你,结果他不敢吱声了。”
 
当然李可并不悲观,他说:“古老的中医学经历了4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经受了近百年凶涛骇浪的摧残,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并且在21世纪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令人振奋,前途是光明的。”郭博信说,他视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视振兴中医为天职,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种精神感动过几乎所有接触过李可的人士,如著名媒体人士梁冬说:“在这些老先生身上,我看到一种真正的无畏和担当。……我很希望抓紧时间去拍摄李老(指李可),记录下来,使未来的中国人能够知道,当年还有这样一群伟大的人。”
 
有一个细节,足以说明李可的中医情、中医心:临终之际,李可已经人事昏糊,郭博信想见恩师最后一面而又担心惊扰老人家,师母见他纠结,示意他上去,并嘱咐道:“你只看一眼,但不能提中医两个字,因一说中医他就激动。”郭博信把自己新出的书拿出来让恩师看,没想到李可手抖动得厉害,“几乎用尽全身力气,举起手来,朝着我竖起一个大拇指!”弥留之际人事已经不清,却“一说中医他就激动”,李可绝对称得上是“铁杆中医”。
 
培养后学,竭尽全力
 
李可对自己的学术经验从不保守,对前来求教的后生从来都是热心指点,晚年收了很多弟子,随时点拨,“我对有苗头的青年中医,必尽力扶持。”(给弟子徐汝奇的信) 如曾教徐汝奇怎样使用附子:“你不妨试试。试的方法,为保安全稳妥,可以:1.辨证准确。2.先用我的剂量的1/2或1/3,得效渐加,严密观察,证变法变,方药亦变。3.纯熟后试用于重危症的抢救,当知我言不谬。”
 
关于如何学好中医,李可提出了“三大要素”观点:“有胆识,有韧劲,有悟性,已具备了学成中医的三大要素。”(给刘力红的信)当然,他也非常注重医德,教导弟子:“人做不好,就无法成为一位好医生。”
 
他竭尽所能传授医术,很多徒弟得其真传,在各自岗位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临床医家。(张存悌)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