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芝萱(1909—1983)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即在严父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中医学知识,内而《内经》、《难经》、《伤寒》,外而经史百家,多所涉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参加旧政府医师考试,取得开业行医资格;并开始独立应诊,1956年应聘任北京中医医院外科副主任,历任全国中医药学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教授、北京市中医学校副校长、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1978年被确定为北京市名老中医重点继承对象。坚持出诊,直至1983年去世,50年未尝间断,造福一方百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晚年除了坚持临床工作和进行通讯治疗外,还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医案,总结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先后发表了“大动脉炎的中医治疗”、“中医房芝萱教授诊疗脉管炎、静脉炎、大动脉炎和雷诺氏病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房老的部分论著还收编在《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第一、二集中。他的《临床经验集》,虽然字数不多,但字字精华。该书无论医案、医话、评述均出自房老之手,体现了他本人的思想,真材实料,弥足珍贵。
房老学术渊博、造诣深厚,尊古而不泥训;继承祖传医术,熟读经典,勤学苦练,使“房家”成为享誉京城的中医外科三大家之一。从医的后期主要从事周围血管病的诊治,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为人称道,在周围血管治疗方面有着开拓性的贡献。
在周围血管病治疗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周围血管病的总病机是脉络阻滞、经脉阻隔。整体来说,在治疗周围血管病中,活血化瘀最重要,贯穿始终,也要注意补气。活血化瘀关乎两方面:一是血管问题,二是血液问题,故在立法方药中,巧用通络及活血之品。虽然周围血管病的总病机是脉络阻滞、经脉阻隔,而其发病又分内因、外因。内因主要是脾虚、肾虚造成气血不足;外因包括寒湿、湿热。针对于此,特别注意寒湿和湿热相互转换和交错的情况。无论寒热,此类疾病共性是湿。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程漫长,早期是一般是寒湿表现,但最后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瘀久化热,外伤染毒,继发感染,逐渐转化为湿热。再加上本虚,造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的复杂表现,治疗困难。周围血管病病程长,整个过程虚实夹杂,所以不同病期、不同阶段、不同体质用药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