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许叔微故居有感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12-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步先
 
  今秋回国期间,我曾在无锡马山小住,友人告知,马山深处便是南宋名医许叔微故居——“梅梁小隐”之所在,闻之不胜惊喜!我曾致力于许叔微学术思想的研究,并有拙作《普济本事方发微》问世,对这位先贤敬仰之至,遂欣然前往,一探究竟。
 
  车行环湖大道,不消片刻,“梅梁小隐”隐约可见。此处坐落在无锡马山坡上,为一片绿荫所覆盖,直面梅梁湖(太湖的一部分——作者注),湖面浩淼渺,波光粼粼。举目远眺,山峦起伏,若隐若现,好一个高雅幽静之地!“梅梁小隐”亦名“三橿老屋”,以当年许氏亲手栽种三株橿树而得名。惜乎年深月久,橿树凋亡,但枯木尚在,余香犹存。故居原有三十余间老屋,现仅存一进两院,院内两株高大的玉兰树苍劲挺拔,屋后桂花盛开,飘来阵阵清香,院内外长满葎草、龙葵等草药。故居前有一“隐君泉”,泉水清澈,据说许氏曾用此泉水煎药。无锡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曾作修缮,许叔微故居得以保存,一些匾额等文物已移至他处保管,此处空荡荡余无长物,观景生情,感慨万千!
 
  许叔微乃江苏仪征人,为一代儒医,精通医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后因高宗偏安江南,无意抗金,先生不满朝政,遂弃官隐居于此。“酌贫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治病救人,合药济世,著书立说,阐扬医理。其著述甚丰,《普济本事方》是其代表作,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先生为人治病,从不取分文,其高尚的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说他是医家的良心当不为过。
 
  在许氏故居的院落里徘徊,我的思绪遥接千载,浮想联翩,觉得许氏的许多卓越见解值得重新认识,使其为今天的临床服务。此文仅举治疗情志病一例以作说明。情志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当下所称的抑郁症涵盖其中,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超强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情志病有增无减。抑郁、焦虑、暴怒、失眠、惊恐等纷至沓来,引发诸多病证。现代医学多采用抗抑郁药,但抗抑郁药副作用不小,甚至引发患者的自杀倾向,故终非良策。求之于中医学,其要义在于辨证论治,形神兼调。溯源而论,在汉唐时代,镇静安神是常用的大法之一,《十剂》称之为“重剂”,取“重可去怯”之意,即采用重镇之剂以安神志。宋代许叔微独出心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调节情志,说得直白一点,即是兴奋与抑制相结合,以纠正机体的失衡状态。特别是将独活、羌活、防风这些习俗所称的“风药”作安神定志之用,识见迥乎寻常。其所制独活汤(独活、羌活、防风、人参、前胡、细辛、五味子、沙参、白茯苓、半夏曲、酸枣仁、甘草)以疗肝虚受风,惊悸多梦,通夕无寐,神不守舍之病证,开前人未有之境界。
 
  情志病多起于肝郁。肝主藏魂,肝气不疏,情怀抑郁,就会导致神魂不宁。古人所说的肝虚受风的“风”,乃脏气不平之谓,与自然界的风仿佛似之而已。用独活、羌活、防风这类风药,其意不在解表,也不在祛风湿,而取其疏泄厥阴,条达肝气,将压抑的情绪尽可能释放出来。然而疏泄不能太过,制方须有法度,所以配合酸枣仁、五味子这类养肝敛阴之品,以冀散敛结合、疏养兼备,使脏气复归于平,达到解郁安神、调节情志的目的。方中其他药物的用意不一一细说。进一步分析,安神用重镇是以静制动,用风药是以动求静,盖动静互为其根,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又往往相反相成。由斯观之,许氏用风药安神,实富有哲理的思辩,非深明阴阳开阖之理不能办此。仅此一方亦足千秋!当然今天我们运用此方,当随证化裁,灵活变通。
 
  独活、羌活、防风三味治疗情志病各有所长,有的长于定惊,有的长于安眠,有的长于壮胆气,但一定要配伍得宜,方能收到预期的疗效。原书尚在,可以细参。我常想,今天的教科书将羌活、防风归于发散风寒药,独活归于祛风湿药,其安神定志之功易被人忽略,物不尽其用,实为憾事。我又想,这些药物的安神定志作用,能否在实验室中把它们的有效成分找出来呢?恐怕并非易事。因为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灵感。说它玄,似乎难以捉摸;说它不玄,疗效历历可稽。我们尽可从中领略中医之奥妙。
 
  望着庭院内外遍地的草药,我的思绪不禁回到四十余年前,马山的背后是龙山,曾在那里采过药,以“渴饮山泉水,饥食土人参”(土人参指南沙参,鲜者味甘甜)为乐。今天,我想在这庭院内燃一炷清香,祭奠这位开风气之先的苍生大医,追随他的足迹。(朱步先)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