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铁是藏族民间流传至今的一种特殊的医疗器械,可由黄金、白银、铁、铜、青铜铸造而成,又称熨针。由于最常用的材料是铁,故而统称“烙铁”。因烙铁具有疗效独特、运用方便等特点,至今仍是藏医常用的医疗器械。 烙铁分头、体、尾(手柄)三部分。尾部是医生在熨治时手持部位,长10—15厘米,有独特的装饰,雕有龙、虎、狮子等猛兽头像;体部是全烙铁最长的一段,长35~40厘米,出自猛兽头像的口腔,此段为柱形,如细棍,直径0.5~1厘米;头部是最短部分,与体部相连,长1—3厘米,直径与体部相同,顶端是接触患者体表的部位,表面光滑平整。与烙铁相应的器械烙垫是烙铁的配用器械,头部有梅花图案,花心带孔,用来垫在患者体表的治疗部位,使烙铁的头从烙垫的梅花孔穿过,起稳定烙治部位的作用。烙铁疗法有其独特的功能,可软化包块、消除栓塞、行气止痛、助胃消化、吸收瘤痞、愈合伤口、祛腐生新、消肿收湿、促使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正常和保持大脑思维敏捷,具有其他疗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藏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相互协调而构成。当这三大因素处在均等、平衡、常量时,机体就处在健康的生理状态。由于三毒(贪、嗔、痴)引发三大因素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机体患病。对于人体的各种疾病,藏医归纳为两大类型,即热证和寒证。《四部医典》记载:“无论诸多疾病,变化无常而不可数之,但最终不可不数寒热两大证。”藏医寒证和热证的治疗方法与中医相同,都是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基本原则。在藏医学人体的三大因素之中,两大因素(隆、培根)归属寒性疾病范围。寒证不仅可以用热药治疗,而且可用加热的器械治疗,烙铁就是器械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隆、培根所属的风、痰、湿等诸多寒证和经脉疾患。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疾病轻重程度,分别寻找出适当的烙铁熨治部位,同时在患者体表的熨治部位做上明显记号。熨前先把烙铁放在炭火中加温待用,同时让患者暴露熨治部位,调整好体位、姿势。医生在选好的烙治部位上用烙垫垫好,在烙垫的梅花孔中露出需要烙治的部位,取出炭火中烧红的烙铁,轻轻吹一下,使烧红的烙铁有所降温,然后立即用烙铁头在梅花孔中露出的部位上轻轻点一下,移开烙铁、烙垫,在下一个部位垫好再烙。烙完选好部位后,医生用经过消毒的手指,轻按被烙部位,为缓解灼痛,医生可以用力吹几下被烙熨部位。 烙铁熨后的患者在24小时内不饮或少饮水,以免影响疗效。在3--7天内须少量进食。治疗后伤口出现水疱者,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保持伤口干燥为佳。禁用生水洗或汗浸,以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