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医药是我国少数 民族的传统医药之一。生活 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京 族人民,与海毗邻而居,形 成了丰富的渔家文化。京族 并不是中国土著的少数民 族,而是以百越后裔骆越 一僚为主体的民族。据史 料记载,我国的京族先民 大约在公元16世纪初陆 续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 防市一带)等地迁移过来, 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最先居住在巫头岛和江平 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 渐向沥尾、山心、谭吉、巫头 及恒望、红坎、竹山等地区 迁移。目前京族主要分布在 东兴市江平镇的沥尾、巫 头、山心等3个小岛上,俗 称“京族三岛”。 以前,“京族三岛”四 面环水,被海水包围,外出 就医困难,为了生存、繁 衍,京族人民在长期与疾 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提高 了对疾病的认识,并积累、 总结出宝贵的医疗经验, 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医药 体系。在京族医药的有力 保障下,数百年来,“京族 三岛”出现过无数的长寿 之星,这在当时的医疗环 境下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京族人民世居祖国南 疆,由于艰苦独特的生活 环境、劳作方式和闭塞的 交通条件,京族人民为了 生存和民族繁衍,在长期 与疾病斗争、维护健康的 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独特 的京族医药文化,是我国 传统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为京族人民的 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在 为保障京族人民的健康发 挥着重要作用。 京族人民生活的地 区,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 尤其是独特的海洋药物资 源,为京族医药的起源和 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较其他民族传统医药也有 着自己的特色。“京族三 岛”地处亚热带地区,多为 平原、丘陵和海湾滩涂地 形,土壤地质大多为赤红 壤和滨海盐土(砂质),造 就了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 古老性。据初步调查发现, “京族三岛”共有野生植物 634.种,其中有药用价值 的植物396种。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 极度低下,京族先民在出 海捕鱼和上山采集野果、 捕获动物时,难免会被锐 利的鱼刺、植物尖刺、尖锐 岩石所伤,导致外伤,甚至 伤及内脏的情况也时有发 生。在受伤之后,他们使用 一些土方来自行医治,使 病痛得到缓解,甚至完全 康复。如误食某些野果、野 菜后发生呕吐、腹泻等不 良反应,偶然吃到的某些 药物或食物能使病痛减 轻。经反复实践与总结,京 族先民知道了哪些植物或 海产品对人体有毒,而哪 些植物或海产品则能治疗 病痛,培育出了原始的医 药体系。 京族的祖先在越南 时,就知道用简单的草药 和海上动物治疗较常见的 疾病。如治疗感冒流鼻涕, 用鲜艾叶煮水洗澡,也可 用卜子叶、鸡爪枫等药物 煮水熏洗全身;治疗心口 痛(胃痛或胃酸过多),用 墨鱼骨(海螵蛸)漂净,研 末成粉,用温水送服;治疗 烂脚(脚癣或皮肤溃疡), 用螺杯厣适量,烧成灰,研 末敷于患处;如遇到身痒 难受时,下海浸泡片刻即 可缓解症状。 京族医生逐渐认识 到,药物的疗效和其生长环 境关系密切,生长环境不 同,药效也不同。一般来讲, 生长在悬崖上、带肿节的药 物,大多有续筋接骨、消肿 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骨 折、跌打损伤等病症;生长 在深山水沟的药物,大都有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 效,可用于治疗头痛发热、 尿黄便秘、关节肿痛等病 症;生长在树上的寄生物, 大都有补肾壮腰的功效,甚 至有通利结石、节育等作 用,可用于治疗肿 瘤等病症;生长在 海洋、湖泊、田边的 药物,大都有清火 解毒、利水消肿的 功效,可用于治疗 肾炎水肿、肢体肿 胀等病症。开红色 花、带红色的药物, 多有补益气血、止 血、调经止痛的功 效;开白色花、流白浆的药 物,多有镇静安神、解毒消 肿的功效;带黄色的药物, 多有清火解毒、调补气血的 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炎、痢 疾等热性疾病。 夏日酷热,京族群众 便会煮一些金银花、枸杞 叶汤等当茶喝,以预防中 暑,增加食欲;冬日寒冷, 京族群众便会搭配牛肉与 肉桂一起煮食,以防寒增 温、滋补身体。这些古老防 病治病的保健方法,在京 族民间广为流传。 京族人民迁至“京族 三岛”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受到各民族医疗技术的 影响,他们逐渐对各种疾 病有了一定认识,治病方 法也有所改进。京族医生 从用最简单的草药、海洋 药治疗疾病,逐渐过渡到 总结众人经验,进行科学 验证,从单方进化至复方, 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医疗技 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加 上不断地和汉族、壮族等其 他兄弟民族拜师交友,互 相学习,也使临床治疗效 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些京族民间医生, 更是将京族医药传统的治 疗方法与中医的理法方 药,尤其是易于学习与掌 握的艾灸疗法、拔火罐疗 法、刮痧疗法等疗法结合, 为京族人民健康服务。各 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融 合,大大促进了京族医药 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