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疗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1-18
作为一种针灸治疗方式,埋线疗法的优势在于其作用的长效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埋线疗法就以其有效性广泛应用于各类慢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埋线疗法由于简、便、效、廉得以大量普及。然而这一颇有特色的疗法由于创伤较大、排异反应等原因后期发展逐渐式微。近年来,针具的改进、现代生物材料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使这一疗法重新回到临床医学治疗领域,无论在疗效方面还是在安全性方面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不仅如此,埋线疗法由于融合了现代生物材料元素,还将随着临床需要以及生物材料的发展不断发展,成为针灸医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起源与传承
 
虽然埋线疗法的理论一般认为源于《内经》中的留针,但是具体的埋线起源已经无从查考。根据有关文献,埋线疗法可能源于组织疗法与针灸疗法的结合,或者是源于早期针灸学家朱琏的皮内埋针疗法。早期的埋线疗法也称为“埋藏疗法”“穴位植线”“穴位埋植”“穴位穿线法”。无论是何种起源和何种名称,埋线疗法都代表了一种针灸治疗模式的创新,一种针灸治疗模式的重要转变。
 
通过穴位埋植材料实现了针刺的长效治疗效应,这不仅在临床上获得了更高的疗效,而且方便了病人的治疗,使针灸治疗从反复多次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向长效治疗方式的转变,这对于各类慢性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益的。早期的埋线治疗实践中,埋线疗法不仅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而且也用于慢性胃病、哮喘、高血压、失眠、糖尿病等多种内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这些慢性疾病而言,埋线疗法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减少了大量药物的使用,在当时缺少药物的基层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的医疗疾病谱中,各类慢性疾病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在确定埋线疗法疗效的基础上,传承、发展和应用埋线疗法在各种慢病的防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期的埋线疗法由于没有专用的器械创伤比较大。无论是切埋法、穿线法、U线法都需要进行局部的麻醉,因此产生感染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作为疑难杂症的替代治疗或缺医少药基层的治疗方式尚且可以应用于临床,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药物的普及,埋线疗法由于操作烦琐、排异反应和感染发生率高等原因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减少。但是,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埋线疗法由于其有效性仍然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在传统埋线疗法的基础上,埋线疗法进行了许多的改进,并且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形成了微创埋线疗法。微创埋线疗法不仅保留了埋线疗法的有效性、便利性,而且无创安全,绿色简便,使传统埋线疗法再次焕发了生命力。
 
融合与创新
 
近年来的穴位埋线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器械的发展;二是材料的发展;三是理论的发展。器械的发展体现在埋线专用器械方面,即根据临床需要研制的一次性埋线针。最常用的一次性埋线针主要由手持针柄、不锈钢针体和针芯组成,针芯与针柄以弹簧连接。其特点在于:延长的针柄使得进针更加容易而减少了病人痛苦,注射针头的使用减小了创伤,避免了麻醉,而弹簧的使用可以协助材料的置入和推出,此外,专用埋线针尚可进行一些手法操作,例如钝性剥离、浮针扫散等。
 
如果说埋线疗法是针灸模式的一个重要创新,那么现代生物材料的应用则是埋线疗法的再次创新。埋线疗法离不开穴位的刺激,那么选择何种材料、产生何种刺激则是实现埋线治疗的重要一环。早期的埋线材料以羊肠线为主,也有使用鬃毛、动物组织等材料的埋线治疗。很显然,这些材料植入体内由于异体蛋白原因或者是卫生原因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不容易吸收,成为限制埋线疗法发展的重大障碍。
 
现代生物材料的发展使得埋线疗法有了广阔的材料选择和发展空间。目前可以选用的材料有胶原蛋白线、化学合成线和高分子合成的植入来源线体。其中新型高分子聚合而成的线体例如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来源于玉米和甜菜,在进行编织和涂层后,刺激强度、硬度和吸收时间适中,组织相容性好,无蛋白免疫反应,成为埋线疗法中普遍使用的线体材料,可以用于各种疾病和全身大部分穴位。
 
伴随着埋线器械和材料的发展,近年来埋线理论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穴位选择、处方配穴模式、埋线层次都是埋线疗法中的重要环节。在处方配穴模式方面,一种是基于神经节段性支配的配穴方式,例如:颈椎病取C5、C6、C7夹脊穴,慢性胃病取T6、T7、T8、T9夹脊穴;一种是基于脏腑经络理论形成的层次配穴方式,例如哮喘处方:脏腑背俞穴选肺俞、肾俞;任督二脉穴选天突、膻中、气海、关元; 循经取穴选内关、列缺; 经验配穴选定喘。又如失眠:脏腑背俞穴选择心俞、肾俞;任督二脉穴选择中脘、关元;循经取穴选择神门、三阴交;奇穴选择安眠(翳风和风池连线中点)。与其他针法穴法的融合也是近年来埋线疗法发展的一个方面。例如埋线与奇穴结合、与腹针疗法的结合、与全息疗法的结合以及与头针疗法的结合等。
 
在埋线深度方面,超声图像的应用为埋线疗法研究埋线深度和有效层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例如超声研究发现,埋线时穴位得气的层次均在于深筋膜,颈椎病疼痛的治疗有效层次在颈部多裂肌等。
 
探索与发展
 
微创埋线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与现代生物材料的结合为埋线疗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埋线疗法的治疗应用范围目前正在从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等疼痛性疾病、哮喘、胃炎等向各类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等疾病转变。在皮肤病、肿瘤、妇科、帕金森病、顽固性便秘等一些疑难杂病治疗中,埋线治疗也开始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埋线疗法的配穴处方体系和刺法操作仍然需要进一步逻辑化和规范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埋线治疗要实现“四化”,即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可视化。规范化包括操作规范、处方规范和护理规范;客观化要实现评价指标的客观;标准化要实现产品的标准以及根据个体进行精准医疗,而可视化则是要明确治疗的层次,而非凭经验进行埋线治疗。
 
在埋线方面,智能型材料也是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个方面,埋线材料可以研制适宜的结构、适宜的刺激、适宜的模式、适宜的时间,从而产生适宜的、临床需要的刺激效应,为治疗服务。目前,膨胀材料和自发热材料以及智能材料都是埋线材料发展的方向。
 
治疗模式的转变决定了发展方向的转变。埋线疗法的复兴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多方面的针灸学发展领域。模式的转变为埋线疗法发展奠定了基础,器械的发展为埋线疗法提供了便利的工具,材料的应用为埋线疗法注入了新的元素,理论的融合为埋线疗法拓展了更多的临床应用。
 
作为一门医学科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埋线疗法在基础研究和治疗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由于治疗模式的转变和材料学的应用,埋线疗法不再是针刺治疗的简单替代,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探索埋线疗法的治疗机制,这些研究不仅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也必将促进埋线疗法的发展,促进传统针灸医学的发展。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