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中医 杨继洲针灸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10-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金瑛 周明琪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与闽、赣、皖三省相邻,自古以来为水陆兼备的交通要道,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杨继洲针灸在衢州特定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其最主要的杨氏家传针灸技艺始见于1601年出版的《针灸大成》。
 
  杨继洲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灸、药并重,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拓展著成《针灸大成》。全书共10卷20余万字,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现已被译成英、日、德、法、拉丁等7种文字,46种版本,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杨派针灸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操作技法,倡导天人合一,重视辨证选经、循经取穴的治疗思想,操作以下手八法、十二字分次第手法为重。下手八法: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用之得当才能得气。得气者,医生感到针下沉涩而紧,患者有酸、麻、重的感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留、针摇、指拔,结合临床实际,实用性强,重视双手配合。
 
  杨继洲针灸主要有两种传承途径。一是衢州地区民间针灸师承式或私淑式传承;二是以《针灸大成》为基础传承。400多年间以不同版本的《针灸大成》书籍、医案、文章、学术论文、学术交流等方式流传。
 
  目前,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杨继洲针灸”是浙江衢州地区的一个中医针灸流派,源于清光绪年间,以《针灸大成》为基,非同姓嫡传,以里籍同乡为纽带,历经六代,薪火相传。
 
  第一代,雷鹤明,衢州龙游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17岁中秀才,后拜名医雷德富为师。雷德富,人称“白马先生”,私淑杨继洲,擅长杨继洲针灸,驰驱白马行医,常为贫者施医送药,号称“白马先生”。“私淑”是中医的一种传承形式,虽未能得老师亲自授业,但是雷鹤明通过《针灸大成》承传杨继洲学术及针技,成为有衢州区域流派特色的第一代 “杨继洲针灸”宗师。
 
  第二代,周明耀(1894—1967年),衢州龙游人,师承雷鹤明在龙游县城自立诊所,以“金针拨障术”闻名省内外,宗杨氏学说,1955、1957年,两度应北京同仁堂邀请,赴京为障盲患者治病,1967年病故。
 
  第三代,邱茂良(1913—2002年),衢州龙游人,著名针灸学家,1928年考入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师张山雷学习。1932年毕业返乡,在故乡龙游短暂行医,曾拜诣当地名医周明耀,未得其门。1933年,邱茂良拜师江苏无锡针灸名家承淡安,卒业后执教于针灸研究社,协助承淡安在无锡建立中国针灸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研究社被迫停办,邱茂良应浙江台州中医学校的邀请,前往从事中医内科、妇科、针灸科的教学,3年后,因战事影响,台州中医学校又被迫停办,又返回故里行医。1941—1948年在家乡龙游行医期间,又请益周明耀,执弟子礼,遂得其传。
 
  第四代,王樟连1951年生,衢州龙游人,国家级名中医,上世纪70年代南京某部军医,师从邱茂良,后又师从针灸名家高镇五,邱茂良与高镇五同为承门师兄弟, 1994年起在龙游设王樟连诊所。第五代传承人金瑛,自1989 年师从王樟连,弟子王爱君、谢蔚。
 
  杨派针灸主张针、灸、药三者并用,重视基础理论、辨证取穴,取穴少而精,操作讲究手法。这些思想融入到每一代传承人的学术中。如:邱茂良平素治学重点放在发展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中医,开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范式。针灸的辨证论治,邱茂良是关键人物之一,撰写《针灸治法与处方》,阐明针灸治法与处方的起源。临床要求医生使用现代医学手段明确诊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同时参考中医内科治法,指导针灸立法处方,强调理、法、方、穴、术的完整性。邱茂良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把杨氏下手八法列为重要手法。在现代针灸教材中,有关针刺的操作程序,是受到杨氏下手八法、十二字次第分手法启迪而进一步完善确定的。(金瑛 周明琪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