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针灸穴道歌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11-04
中国针灸之术源远流长,其不仅有深奥的理论体系,而且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系统专治某一疾患,其独到的疗效已经深入到国内外的广大青睐针灸的患者之中。初入临床中,持之以针,不免总是遇见一些烦恼,即:是病选穴下针,穴有何忌,灸有何忌,何病何穴忌刺灸。对于诸种疑惑,我们教科书中似乎总是写的零散,让人记忆有些模糊。兹就《针灸问答》中“禁刺灸歌”中所列的穴位结合个人临床以及阅读文献之所得,浅述如下。
 
禁针灸穴道歌
 
问曰:禁针穴歌为何。
 
答曰:
 
脑户囟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妊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脏腑人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个人临床体会:
 
一、像遇到头痛、癫痫之类,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头针治疗必不可少,就是平时一些疾病的治疗中,选择头针可以起到升清阳,降浊逆之功。本歌诀中提到的脑户、囟会、神庭、玉枕、络却、颅息均为头部穴位。
 
脑户为督脉穴,其位置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也即风府穴上1.5寸处。“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本穴来源于《素问·刺禁论》。本穴可以降浊升清,对于一些像头痛、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有其独到的疗效,但是由于本穴在左右枕骨肌之间,其左右有枕动、静脉分支,且深层常有各种血管,伴随有枕大神经分支,刺之有风险,故而初手建议一般不要选择本穴针刺,一般如果选择针刺本穴,建议针尖向下平刺最安全。
 
囟会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3寸,也即百会穴前3寸处。由于一般小儿囟门至12-18个月时闭合,故而本穴婴幼儿绝对不能针刺以及艾灸的。本穴来源于《灵枢·热病》,为督脉穴。此穴有安神醒脑、清热消肿之功。故而对头痛、眩晕、癫痫之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尤其是治疗鼻病时,诸如鼻炎,鼻塞等,在头部找到本穴,按摩10分钟左右,再配合迎香穴按摩,既可以达到鼻部通畅的作用。本穴刺法建议采用平刺之法,如果是治疗头痛、癫痫等,因为其有通阳升阳气之功,建议沿百会方向向上平刺;如果治疗鼻部疾病,建议向下平刺,可以起到清热醒窍之功。
 
神庭穴来源于《针灸甲乙经》,为督脉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个人经验,此穴为艾灸以及按摩功效最好的一个穴位,尤其是对平时的头晕,单独按摩本穴2分钟即可感觉头脑清醒。对低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本穴配合百会一起艾灸,效果非常好。此穴又名天庭穴,有宁神醒脑、降逆平喘、除湿升阳之功,虽本穴古书中有人提及禁针刺,但临床上多用此穴针刺后并无报道有不良反应,且治疗疾病广泛,然而由于本穴距离囟门较近,故而小儿选用头针时,不宜用此穴,尤其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患者,由于大多数脑瘫患儿本身囟门闭合较健康小儿迟,故而针刺头部穴位,绝对禁止选用本穴。建议针刺本穴时,用平刺法最好。
 
颅息、角孙穴均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位。颅息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耳后,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即是本穴。角孙穴出自于《灵枢·寒热病》,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个人体会,此两穴点刺放血疗效突出。尤其是一些常见热症,比如目赤肿痛,牙疼,痤疮等。此外,在耳尖处放血,对降压、急性脑血管病效果特别好。此两穴,临床一般不做针刺用。
 
承泣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本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因其位于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故而针刺不宜过深,且不应做提插捻转,尤其时起针时,应当用棉棒按压穴位后,再起针,然后在针刺处按压最少3分钟,以免眼部瘀血。此外,睛明穴亦是如此,针刺时一定要严格把握其针刺的深度。本穴对各种热病引起的眼疾治疗效果突出,因其有清热明目之效。但是建议对面瘫引起的眼睛闭合不全最好不要选择本穴,因为面瘫尤其是急性期,视神经处于水肿期,针刺本穴容易伤及眼框下静脉,使得病情加重。
 
二、躯干肢体的穴位是人身体上穴位最多的,尤其是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督脉行走于正中以及两侧。其大多数穴位都起到调节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的功能,有补益作用,但是有一些穴位穴下即临心肺,针刺时需谨慎小心。四肢的穴位有一些穴下神经以及血管密布,如果不是非常精于针刺,临床经验也非十分丰富,也要谨慎行针。
 
神道、灵台二穴均为督脉穴。神道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灵台穴在当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此两穴艾灸效果最好,尤其是灵台穴上选用艾炷灸,对疔疮有独到疗效。因为此两穴穴下距离心肺比较近,故而针刺时一定要用斜刺才好,对一些精神方面的疾患疗效突出。对于一些久患哮喘的患者,加用神道,向脊柱外斜刺,效果往往非常好。
 
膻中、神阙二穴为任脉穴。此二穴经常作为针灸体表定位的标志。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本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之功。本穴穴下即是肺脏,故而绝对不能直刺。此穴处拔罐,对于咳喘疗效好,此外,生气后立刻用易罐拔在本穴上,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的效果,为人体一大保健要穴。临床上,呃逆的患者采用针尖向下平刺,疗效很好。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的长寿的一大要穴。本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此穴因消毒不便,故不做针刺,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或者艾箱灸,对平时体寒之人保健效果好。
 
横骨穴隶属足少阴肾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气冲穴足阳明胃经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医学入门》云:“气冲穴位于天枢下八寸动脉。禁针,灸五壮。主腹胀,脐下坚,石水腹满,妇人月水不通等。”此两穴临床一般较少使用。
 
箕门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此穴因下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故而一般不做疤痕灸。因其有健脾渗湿,通利下焦之功,临床常可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比如尿潴留,前列腺炎,腹股沟淋巴结炎,阴囊潮湿等。承筋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此穴具有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泄肠热之功。临床常广泛使用,一般直刺,对下肢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类的疾病作为配穴使用,疗效突出。
 
手五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此穴在曲池上3寸处,此穴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三阳络为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现代多有报道,本穴可以作为针刺麻醉之效。青灵穴是手少阴心经之腧穴,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本穴有散风止痛之功,因此穴周围布有前臂动静脉,以及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经过,一般不做针刺。还有极泉穴,其穴下即是腋动脉,初学者以及临床经验不足者不建议针刺。
 
三、妇女经期以及备孕期、孕期,有些穴位是不能针刺以及艾灸的。
 
妇女在怀孕期间,对于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穴位,是禁止针刺的。比如合谷、三阴交、血海、昆仑、缺盆、至阴、肩井、外关等,此外,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的一些穴位在妊娠期禁用针刺,刺之会导致流产。对于石门穴,一般女性禁用针灸,《针灸甲乙经》曰:石门女子禁不可刺灸,不幸使人绝子。
 
四、人体前胸部诸多穴位穴下即是脏腑器官,建议以平刺或者斜刺为好。
 
中府、云门二穴,均为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胸的穴位,此两穴穴下即是肺脏,若采用直刺法,势必针尖会伤及于肺。不过此二穴对于咳喘之疾疗效甚佳,平刺是可以的。此外,这两个穴位处采用拔罐疗法,对新久的咳嗽,哮喘均疗效不错。肩井穴穴下即是肺尖,针刺时最好不要直刺过深。不过此处采用一指禅法或者提捏法推拿按摩,或者拔罐,对缓解人体疲劳,醒神、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免疫力效果非常好。鸠尾为任脉穴,有安心宁神、宽胸定喘之功。《针灸甲乙经》曰:不可灸刺。因其穴下距离肝脏以及心脏比较近,临床也不是太常用。
 
 
问曰:禁灸穴歌为何。
 
答曰:
 
哑门风府天柱惊,承光临泣头维平,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渊液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地五阳关脊中膂,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委中殷门承扶上,白环心俞同一经。
个人临床体会: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来自现代人生活上的各种限制,艾灸治病的范围越来越小,大多已经局限在养生保健方面。然而古人治病是非常重视艾灸的,《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此可见,艾灸在古代医家中其保健防病的重要性。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故而艾灸的防病治病作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古人的艾灸大多是采用艾炷灸,又名化脓灸,故而上面歌诀里的大多数穴位均在禁灸的范围内。原因是比如睛明等穴位,其本身位于眼内眦,而无法施灸;面部的绝大多数穴位如果进行化脓灸,会留下疤痕,对美容造成危害;委中等穴位于血管周围,化脓灸会直接引起损伤。但是现代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艾灸不论是在其器具上,还是施灸方式上已经和古人完全不同,而且艾灸在某种层面上,得到了革新以及发展,比如各种艾箱器具的广泛使用,此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开发了龙火灸已广泛应用于内外科各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等。
 
虽是如此,现代临床上直接使用艾灸的方法治疗疾病,往往是受到了各种的限制。本人认为,对于某些顽固性疾病,采用直接灸,也即化脓灸是非常有效果的。比如神阙穴,采用隔盐灸30-60min,对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昏迷疗效突出;章门穴,直接灸30min,对现代流行的脂肪肝、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治疗疗效甚佳。而对于一些慢性病,或者素体虚寒之人,采用各种艾灸器具,比如艾灸箱,因其灸治部位多,即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素体寒湿之人,常采用艾箱灸于肚脐周围,将神阙穴、天枢穴、下脘穴、关元穴、气海穴一起灸之,对一些因寒、湿以及虚而引起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妇科疾病(比如痛经、附件炎、不孕不育症等)还有机体免疫力底下导致的一些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虚自汗、经常易感冒等)有良好的作用。平时养生保健上一般来说,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简介
 
景福权,男,主治医师,针灸学硕士,现就职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新疆针灸学会、中华疼痛医学学会以及中华穴位埋线医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疼痛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关于针灸和运用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学术论文。擅长运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各种肢体运动障碍、头晕头痛,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运用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疾病以及类风湿疾病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