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懂药性 比如煲鸡汤是为了健胃消食,要加肉蔻、砂仁、香叶、当归。为了补肾壮阳,就加丹皮、泽泻、山药、熟地黄、茯苓。为了给女性滋阴,就加大枣、黄芪、当归、枸杞子……不一而足。 二、懂内性 煲汤一般以肉为主。比如乌鸡、黄鸡、鱼、排骨、猪脚、羊肉、牛骨髓、牛尾、狗脖、羊脊等,肉性各不相同,有的发、有的酸、有的热、有的温,人锅前处理方式不同,人锅后火候也不同,需要时间也不同。 三、懂辅料 南方常备的煲汤辅料有梅干菜、海米、花生、枸杞子、西洋参、银耳、木耳、大枣、八角、桂皮、小茴香、肉蔻、陈皮、鱿鱼干等,搭配有讲究,人锅有早晚。 四、懂配菜 没有人仅靠喝汤来解决一餐,在享受美味汤的同时还要吃其他菜,但有的会相克,影响汤性发挥。比如吃羊肉汤,不宜再同吃韭菜;吃猪脚汤,不宜吃松花蛋与蟹类等。 五、懂装锅 一般情况下,水与汤料比例在1:3至1:4左右。大多数人认为煲汤要加香料,诸如葱、姜、花椒、味精、料酒之类。事实上,喝汤讲究原汁原味,这些香科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盐应当最后加,因为盐能使蛋白质凝固,有碍鲜味成分的扩散。 六、懂入碗 根据不同汤性,有的先汤后肉,有的汤与料同食,有的先料后汤,有的喝汤弃料。符合要求就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反之就影响接受效果。 1.汤变鲜——熬汤最好是用冷水。如果一开始就往锅里倒热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温,外层蛋白质就会马上凝固,使里层蛋白质不能充分溶解到汤里。只有一次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加温,蛋白质才能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鲜美。另外,熬汤不要过早放盐,盐会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也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酱油也不宜早加,葱、姜和酒等佐料不要放得太多,否则会影响汤汁本身的鲜味。 2.汤变清——要想汤清、不浑浊,必须用微火烧,使汤只开锅、不沸腾。因为大滚大开,会使汤里的蛋白质分子凝结成许多颗粒,汤汁自然就浑浊不清了。 3.汤变浓——在没有鲜汤的情况下,要使汤汁变浓,一是在汤汁中勾上薄芡,使汤汁增加稠厚感;其二是加油,令油与汤汁混合成乳浊液。方法是先将汕烧热,冲下汤汁,盖严锅盖用旺火烧,不一会儿,汤就变浓。 4.汤变淡——只要把面粉或大米缝在小布袋里,放进汤中一起煮一下,盐分就会被吸收进去,汤自然就会变淡了。亦可放一个洗净的生土豆,煮5分钟,汤也能变淡。 5.汤变爽——有些油脂过多的原料烧出来的汤特别油腻,遇到这种情况,可将少量紫菜置于火上烤一下,然后撒人汤内,可解去油腻。 6.汤变美——买50—100克稍肥一点的猪肉(肉馅也可以),先将猪肉切成片或丁,再将铁锅烧热,将猪肉或猪肉馅烧热后,立即把滚开的水倒人锅中。锅会发出炸响并翻起大水花。熬上一会儿,一锅乳白色的“高汤”便出炉了,十来分钟后,再放人白菜,待锅开时,就可以起锅食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