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人体的气血最足、阳气最旺,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此时是中老年朋友治疗冬季老毛病的绝好时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文选教授提醒,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患者应抓住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利用粥疗扶正固本,避免或减少这些老毛病在冬季发作。 记者日前采访张文选教授时了解到,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它利用伏天人体充沛的阳气来平衡机体阴阳,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张教授指出,粥疗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进行冬病夏治,其操作简单,对不同的疾病可灵活组合治疗,对脾胃不好的中老年人效果尤佳。中医认为,冬病的发作或加重,主要原因在于寒邪侵扰或阳气亏损。冬季风寒侵及血脉,或伤及脏腑阳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多种疾病。而三伏天阳气强盛,一来可借此祛除体内沉积的寒邪宿疾,二来有助于亏损阳气的培补,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的目的。 粥疗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脾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痛风、口眼干燥症等。特别是中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而阳气逐渐衰竭,冬季容易犯病。粥疗不仅具有常见的伏天穴位贴敷治冬病的作用,还可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天然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更好地吸收水谷精微,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粥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贴敷疗法同时进行。一般中老年人在初伏(7月19日—28日)、中伏(7月29日~8月7日)、末伏(8月8日—17日),每伏坚持粥疗一周左右,就可收到冬病夏治的良好效果。 哮喘: 冬季发作以呼吸困难为主(可听到呼吸道发出哮鸣声),严重时出现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冷汗,可引起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夏治以扶正培元为主,增强抵御冬季寒邪的能力。 慢性支气管炎: 天冷及气候剧变时反复发作,症状见咳嗽、痰多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感染加重后多为黄色脓痰,气急不能平卧等。若久拖不愈,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认为,“肾为气之根”,支气管炎多为肾气不足所致。伏天是补肾气的好时节。临床实践证明,肾气补足后增强免疫力约需两个月以上时间,伏天粥疗,正好增强冬季身体免疫力,故治疗冬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慢阻肺,冬季发作典型症状为呼吸异常困难,稍稍动作则感呼吸促迫,全身皮肤苍白,晚期出现充血性心脏衰竭。中医认为,本病为久病肺虚,感受外邪,痰浊停留所致。利用伏天补养全身阳气,健脾温肾,以化痰饮,可使冬天慢阻肺少发,或者减轻症状。 冠心病: 冬季发作心前区疼痛或憋闷,疼痛常放射至颈、臂或上腹部。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多因心阳不振、痰瘀阻络所致,以年高肾气虚弱者多见。伏天气血旺盛,有利于振奋心阳,畅通血脉,药粥治冠心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慢性胃炎: 冬季症状加重:胃脘冷痛,得食痛减,遇冷加重,大便时干时稀等。中医认为属于人体阳气虚弱的范畴,易反复发作,春夏季节症状会减轻。伏天治疗以健脾温肾、补养肾阳为主。借助伏天旺盛气血祛寒化积,减轻冬季发作痛苦。 风湿性关节炎: 冬季发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重者关节畸形、关节附近肌肉萎缩。中医认为是风、寒、湿三邪侵袭关节、经络而气血凝滞不通而致,用伏天盛阳驱除体内风、寒、湿,能明显减少冬季发作。 肩周炎: 冬天极易发作和加重,肩关节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中医称肩周炎为“凝结肩”、“冻结肩”,是由气血虚弱、外受寒邪所致,伏天治疗以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为主。 口眼干燥症: 多在秋天起病,冬季加重,三九寒冬最为严重。症状为眼干、眼痒、眼内有异物感,并伴有口干、味觉减退、舌及口角干裂疼痛等。此属中医“燥证”范畴,认为是肝肾津血不足所致。伏天治疗以补充气血为主。 痛风: 冬季发作多半夜突感关节剧痛,伴以全身发热等。疼痛的关节从小指(趾)关节开始,慢慢累及踝、腕、膝等大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痛风不同于风湿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而致血中尿酸升高所致,属中医“痰核”的范畴,主要由脾虚生湿,久郁成痰,加上冬季脾阳被阴寒之气所遏,故痛风冬季加重。伏天借助自然界阳热之力,用粥疗振奋脾阳,使痰湿不生,从而控制冬季痛风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