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及常见伪品的外观性状鉴别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09-09-11
在我国三七的使用历史久远,始载于《本草纲目》,是名贵中药材。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参三七、田漆、田三七、田七、滇三七 、盘龙七三七临床应用广泛且经济价值较高,但市场上的伪品较多,不易鉴别,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将从三七的形、色、气、味,等特征对三七及其常见伪品的外观性状的鉴别加以阐述。
一、三七的外观性状特征
根类圆锥形、纺锤形或呈不规则块状,少数有分枝,长1~8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纵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斑点(树脂道) 。气微,味苦、微甘。以个大、质坚、体重、皮细、表面光滑、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菊花心者为佳。
三七外表面土黄色或黄褐色,习称“铜皮”,顶部周围有瘤状突起,习称“狮子头”。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类角质,具蜡样光泽,形成层明显,中心可见放射状纹理,呈菊花心状,并有裂隙,习称“铁骨”。 三七粉呈灰黄色或黄绿色细粉末,气微,味苦回甜。熟三七为棕黄色细粉末,略有油气,味微苦。 熟三七片为类圆形薄片,表面棕黄色,角质样,有光泽;质坚硬,易折断,气微,味苦回甜。
二、三七的常见伪品来源及外观特征
1.裂果薯: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 Tacca plantaginea (Hance) Drenth.,的块茎。又名水田七。类圆球形或长圆形弯曲。长2~4cm直径1~1.5cm表面灰棕色,有粗糙皱纹或小点状突起的须根痕。顶端常具残存的叶基。体稍轻,质略硬,易折断击碎,断面较粗糙,灰黄色,颗粒性,微有蜡样光泽,有散在的点状维管束。气微,味苦,有小毒。
2.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又名竹根七。根茎呈竹鞭状,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22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节密集,节间长1~2cm,每节上方有一圆形探陷的茎痕。表面尚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有多个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圆形。气微香,味苦,微甜。
3.菊叶三七:为菊科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 Merr的干燥根茎。根茎呈拳形团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牙痕,下部有细根或细根断痕,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气无,味淡而后微苦。
4.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的干燥根茎。呈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表面呈黄褐色,长3~6cm直径2~3cm顶端无茎痕。外观可见有人工雕琢成的皱纹和瘤状突起,酷似真品。体重,质坚,断面呈棕褐色或黄褐色,蜡样。气微辛,味微苦而辛。
5.白及:为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 striata(Thb.)Reichb.f.的干燥块茎。块茎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素。无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三、结论
1.三七的伪品主要分三大类:(1)同为五加科的植物,如竹节参。两者在显微鉴别、气味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外形、颜色、质地、断面等差异大,较易鉴别。(2)不同科,但名字相似的植物,如菊叶三七、水三七。两者与三七只是名字相似,其它外观、质地等方面差距较大,属易鉴别品种。(3)其它伪品,如莪术。其与三七的外形、断面较相似,而且再加上人工雕琢的皱纹、瘤状突起等三七固有的鉴别特征,确实为鉴别增加了困难。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其固有的“回甜”是莪术没有的。因此,对于莪术这样的易混品,气味鉴别是重点。
2.我国传统中药鉴别方法,鉴别者通过自身的手、眼、口、鼻这些感受器官的综合运用,可以较准确的将三七及其伪品从形、色、气、味上加以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