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吴茱萸”在春秋时期名为“吴萸”,产在吴国,是一味止痛良药。 当时,吴国和楚国相比还算小国,小国就得向大国进贡。这一年,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 “小小的吴国,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拿回去,不收!” 吴国的使者愣住了。 这时,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急忙对楚王说: “吴萸能治胃寒腹疼,还能止吐止泄。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病,才选来进贡的。如果拒绝接受,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 “胡说,”楚王喝道,“我用不着什么‘吴萸’!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 吴国的使臣又羞又气,退出王宫。朱大夫追出来说: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留给我吧。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 吴国的使臣就把吴萸给了朱大夫。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内,还命人精心管理。 使臣回国后,吴王一听楚王这么无礼,就同楚国断了交。 几年过后,吴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长得十分茂盛,已经有一大片了。朱大夫知道,这种草的果实需在未成熟的时候入药,他命人及时采摘,晾干收藏,保存了许多。 有一天,楚王忽然旧病复发,肚子痛得直冒虚汗。朝中的大夫都急坏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治。 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献给楚王。楚王连吃了几剂,肚子不痛了;再吃几剂,病全好了。楚王就问朱大夫: “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药啊?” 朱大夫说:“是吴国进贡的吴萸。” 这时,楚王才后悔不该那样对待吴国。他一面派人与吴国和好,一面命人大种吴萸。 有一年秋天,楚国流行起瘟病,许多百姓上吐下泻,有的甚至活活病死。楚王急忙传旨,命令朱大夫配药救民。朱大夫以吴萸为主制药,救活了许多快死的病人。 楚王为让人们记住朱大夫的功劳,就传旨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