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又名互草、恒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生于林荫湿润山地,或栽培于林下,每年秋季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用水略浸泡后捞出,润透切片,然后用黄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呈黄色,取出放凉即可。入药多用酒炙,“常山生用令人大吐,酒浸一日蒸熟或炒,或醋浸煮熟,则化痞而不吐(《医学入门》)。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具有除痰、截疟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瘰疬。市场上有以马鞭科植物滇常山干燥根冒充常山者,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常山 外观呈圆柱形,常分歧,弯曲扭转,长10~15厘米,直径约0.3~2厘米,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及支根痕迹,栓皮易剥落,显出淡黄色的木质部;质坚硬,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横断面黄白色,用水湿润后可见明显的类白色射线,放射状排列,除中央有髓外,其他均与根的横断面相同;闻之气微弱,口尝味苦。 伪品滇常山 老根外皮暗红色,具纵裂痕,多切成片;较嫩的根外皮黄绿色,有毛茸,外皮不易剥落,多切成片;横断面为白色,木部微黄色,断面有髓,水试无真品的上述特征,切片干燥后多皱卷曲;闻之具有一种特异的臭味,口尝味苦稍有辛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常山水浸膏抗疟作用极强,对鸡疟有显著疗效,常山全碱的抗疟效价约为奎宁的26倍,常山碱乙对鸭疟的效价为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能抗阿米巴原虫,比依米丁治疗指数大1倍;水浸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解热、降压作用,而不属同科植物的滇常山不具有这些功效,故不可做为常山使用。(韩德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