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为大戟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甘遂的根。其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大肠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噎嗝、积聚、癥瘕、二便不通等症。笔者喜用其攻逐胸腹积水,如渗出性胸膜炎所致的胸水,急、慢性肾炎水肿,尿毒症以及肠梗阻等症取得满意的效果。 但是,甘遂入药多作冲剂,少入煎剂。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甘遂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研末冲服效果比入煎剂较佳。笔者便把甘遂末入胶囊内,开水送服。如果不能进食者,可用甘遂末冲水鼻饲。 悬饮 《本经》谓甘遂“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临床上用甘遂于胸腹水饮内停之证,尤以悬饮效果颇佳。 病案 黄某,男,57岁。于1998年3月4日就诊。患者素有哮喘史,此次发病经某综合医院诊为肺源性心脏病、胸腔积液入院治疗,曾用强心、利尿、定喘药物不理想。邀中医会诊。 诊见面部及全身浮肿,咳唾胸胁引痛,短气,气促不能平卧,心下痞满,语声难续,二便不利,唇周发绀,舌胖,质紫黯,苔白腻,六脉弦紧而大,重按则空。 此为悬饮之症,水停胸胁,六腑壅阻不通。病者本虚标实,先拟泻水逐饮之法,水饮去则诸症可减。 用甘遂胶囊4粒(每粒1.3克左右),又用大枣10枚水煎汤送服。一服后,二便通畅,水消其半。再剂能平卧,饮食日增。后以健脾利水,除痰止咳之法善后,住院10天,诸症好转出院。 肠结 甘遂的泻下作用甚强,其致泻成分对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故常用此药于肠结之证,疗效满意。 病案 孙某,男,48岁,1990年3月30日初诊。患者2月27日开始上腹部疼痛,下黏液便3次。次日晨起畏寒发热,无大便、无矢气,腹部胀痛加剧,伴有呕吐,于30日抬到我院治疗。 入院时患者呈急性重病容,表情痛苦,腹胀,上腹肌较紧张,全腹压痛明显,肠鸣减弱,偶闻气过水音。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白细胞71%。X片:右中下腹见数个小液平面,降结肠及部分充气明显,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西医会诊:肠梗阻。曾行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等,入院两天症状未能缓解,准备施行外科手术。 3月31日中西医会诊,见患者己6天未大便,无矢气,痛苦呻吟,唇舌干燥,口臭,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此是重型肠梗阻。属中医“关格”、“肠结”范畴。因脾胃运化失职,肠道通降失常,气机不通,血行瘀阻,而致水饮内停,滞塞上逆为病,遂出现痛、呕、胀、闭四大症状。 因其肠腔积液较多,故用甘遂末峻下逐水,以通水谷之道。即给甘遂末3克,分2次,每次1.5克,开水冲好,从胃管注入。半小时后服生油100克,蜜100克。4小时后重复用药1次。 药后吐出黑色液体少许。晚12时有矢气,继则排出大便,至4月1日晨7时己排便3次,初为草绿色水样便,继之下坚硬粪块,后带有黏液。排便后,腹痛胀减轻,诸症好转,免除手术治疗。 从上述2例病情来看,甘遂药效速效,确有扶危救急之功。只要细察病情,当机立断,胆大心细,用得恰当,便有得心应手之妙。但对于肝硬化腹水,笔者尚觉效果不够理想。 此外,本药对孕妇、气虚阴伤,脾胃虚弱之人慎勿滥用、忌用。在临床上服后病愈即停。用甘遂时需炮制,可减少毒副作用。甘草不能与甘遂、芫花、大戟配伍入药。(贾佩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