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采药记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11-20

    时值秋分,万物容平,正是中药人上山采药、识药的好季节。中国中医科学院本草文献研究室的师生们,不失时机地来到了雾灵山,拉开了为期三日的秋季药物野外考察的序幕。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上山识别药用植物是中药文献研究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它对理解古籍、本草考证、道地药材的了解等等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们室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就近上山,名曰“采药”,实际就是认药。

    雾灵山作为燕山山脉的主峰,向来以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著称,而成为相关研究学者进行野外考察的理想选择。然而,我们这一行同时还深刻体会到的是雾灵山大名其来有自,三天时间内无论晴雨,我们所主要活动的山顶地带都处于浓雾环绕之中,再加上持续一天多的阴雨天气,云封雾锁,着实给我们的考察活动带来一些不便,然而时隐时现的云雾奇观堪比仙境,令人不禁慨叹真乃“雾中有灵,云中有山”!

    我们白天在浓雾中冒着小雨,在山坡草丛中寻宝似的搜寻观察着每一棵形态各异的植物。山路两侧所见最多的是一种植株比较高大、开着灿烂的四瓣十字花的植物,披针形的叶子已经部分变成了红色,有的已经结出了长角果,个别长得很矮,但多数长得高达七八十厘米,一丛一丛地分布在山路两侧成为最显眼的风景。

    经验丰富的张瑞贤老师一眼就认出这是十字花科的香花芥,并给大家介绍说雾灵山有两种特产的植物,一种是雾灵香花芥,一种是雾灵风毛菊,都是以雾灵山命名的。这种植物是不是雾灵香花芥呢?大家一时难以断定,就拍照记录并采集了一个标本后继续前行。突然李健喊道:“这也是个香花芥!”大家一看草丛中有一颗植物外形和前面看到的香花芥很像,也是十字花,只不过植株比较矮,叶子比较宽大呈长圆形,而且完全是绿色,不变红。大家认为这两种应该都属于香花芥,但又有区别,就拍照并采集标本留待回去研究。晚上回到房间大家齐聚一室,打开《北京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对照标本和照片开始讨论辨别,由科到属到种,根据植物特征逐渐缩小包围圈,大家热烈讨论,最后终于确定两种均为十字花科香花芥属,前一种植株高大、披针形叶子的是雾灵香花芥,乃是雾灵山特产品种,后一种矮小宽叶的是普通的香花芥。

    另一种雾灵山特产植物是雾灵风毛菊,在山路两旁常遇到,虽然没有雾灵香花芥那么多,但它鲜艳的星形头状花序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植株高约42公分,铍针形叶,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圆锥状伞房花序,小花红紫色。它具有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在路边的石壁上张卫发现一种形状很特殊的植物,植株高15公分,莲座状的基生叶,圆锥状的肉穗花序,颜色略带紫红,比较艳嫩,大家惊呼:“这不是瓦松吗!”果然是景天科瓦松属瓦松,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全草入药,有止血、活血、敛疮之效。

    “这就是古人用来占卜的蓍草!”张老师一句话把大家都吸引了过去,原来是一种高约30~80公分,具有密集成伞房状的白色头状花序的植物,其叶子形状十分特别,呈线状铍针形,篦齿状羽状浅裂至深裂,裂片尖锐,边缘呈锯齿状。经查证,它是菊科蓍属高山蓍,也可以入药,具有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

    这种叶子黄黄的、2~3回羽状全裂、轮廓呈卵状三角形的植物,虽然其花已经干枯,但还是能辨认出其复伞形花序,它就是伞形科前胡属石防风,药用可以止咳祛痰。

    “这是什么?”李超霞同学指着一颗三角卵圆形叶子的矮小植物问。大家凑过去一看,虽然它的花蕊都已经掉落,但还有个别留在枝头,“这一看就是唇形科的!”大家都很肯定的说,唇形科植物的花朵很特别,容易辨认。它的花两侧对称,呈二唇形,5裂,花冠蓝紫色。经过大家查证资料,确认它属于唇形科黄芩属的北京黄芩。

    草丛中发现有一颗植物长得很“嚣张”,其叶羽状分裂、边缘具有很尖锐的刺,紫色单生头状花序,外层苞片顶端也尖锐有刺,一看就有种很霸气的形象。这个多数人都认识,就是中药里面的大蓟了,属于菊科蓟属魁蓟种,可以止血凉血,解毒消痈。

    此次考察中采集和辨识的植物品种很多,还有蔷薇科龙牙草属的仙鹤草,蔷薇科地榆属的地榆,百合科黄精属的玉竹,毛茛科唐松草属的唐松草,伞形科当归属的大活,石竹科石竹属的瞿麦和石竹等等许多种,这里就难以一一细表了。

    随着深入雾灵山的云雾仙境,我们也逐渐被带入了药用植物的美妙世界了。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