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9月19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上获悉,中药材产业成为浙江省磐安县农业的支柱产业。
道地产区打造优势产业
磐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中国药材之乡”,中药材种植、交易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磐安白术、玉竹等还被列为贡品。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中药材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拥有野生药用维管束植物853种,占全省的47.68%。其中,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的有154种,占收载药用植物总数的25.37%;收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的有290种,占收载药用植物总数的28.60%;国家Ⅱ级、Ⅲ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10种,名贵珍稀药用植物有数十种。其中,浙贝母、玉竹等交易价格成了全国药市价格的晴雨表。
中药材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磐安县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磐安县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现已建立了多个中药材示范基地:无公害白术、元胡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玄参、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万亩;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中药材良种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已建立了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种苗基地3000多亩;浙贝母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玄参GAP技术示范推广基地3000亩;无公害白术出口示范基地3000亩等。同时,随着中药材GAP的实施,磐安成为企业投资建立GAP基地的热土。金陵药业在该县建立了3000亩玄参GAP基地;兰溪三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建立了1000亩浙贝母GAP基地。目前,磐安县中药材GAP基地面积1.2万亩,有3038亩天麻获IMO有机证书,并有1000亩浙贝母、2000亩白术和500亩元胡获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产品证书。
近几年,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上,占全省总面积的23%,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白术、元胡 、玄参的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浙贝母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80%以上的浙贝母商品通过磐安销售,磐安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浙贝母集散中心。此外,桔梗、太子参、丹参、丹皮、吴茱萸、三棱、黄栀子等药材面积都很大。全县中药材产量1万余吨,产值4.5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左右。
聚焦品种“磐五味”产质双升
“磐五味”是主产于磐安的白术、延胡索(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杭白芍)五味道地药材。磐安县于2007年建立“磐五味”药材种源遗传分析与药效成分指纹图谱,通过资源调查、DNA水平遗传分析,查清了“磐五味”药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质资源状况,完成“磐五味”品种DNA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可供常规检测用的标准遗传图谱;明确了“磐五味”主要商品药材药效成分的标准与检测方法,建立了“磐五味”每种药材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和质量评价技术体系。2010年通过审定“磐五味”中药材生产标准,“磐五味”中药材从种子、种植到商品生产等共15个系列标准通过审定。2011年《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同时,商务部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工信部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在磐安启动和开通运营,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磐安县制订了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雷公藤等6个浙江省中药材地方标准,以及天麻、桔梗、太子参、玉竹等县(市)地方标准,受到了省内有关专家好评,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做出了全面规定,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可遵循的准则。此外,磐安县组织实施了国家级无公害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区,浙江省无公害白术、元胡、玄参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无公害浙贝母、白术、元胡、玄参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极大提高了“磐五味”药材质量和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