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看德江。近年来,德江县把天麻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健康产业重点规划,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群众自愿种植、科技扶持支撑”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示范点”的核心示范推动,“示范点+大户”的辐射示范带动,“大户+小户”的拓展示范联动的产业联结方式加快发展,使天麻产业呈现蓬勃态势。
人工种植壮规模
“天麻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德江天麻更是以质优量大而享有盛誉,驰名中外,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德江县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德江历来就有种植天麻的传统,但过去在天麻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个别农民种植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加之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天麻产业发展十分缓慢,这对德江得天独厚的天麻生长环境无疑是一种浪费。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带动农民致富,德江县把天麻列为“五大扶贫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和开发。针对天麻发展瓶颈和产业格局,德江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天麻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当地农民走“公司+合作社+农户”“政府+协会+农户”的天麻产业发展路子,连片开发种植天麻,加快天麻的发展步伐。
该县以天麻列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重点发展品种为契机,出台了天麻项目扶持激励机制,即农户种植1平方米补助70元,用于购种、技术培训和运输等费用;对企业种植1平方米补助麻种、菌种费35元。相关扶持激励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天麻产业的信心,调动了当地农户种植天麻的积极性。
在德江县沙溪乡,乡政府整乡推进天麻种植,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免费培训,发展了500多家天麻种植户,年产量60万斤以上,总收入600万元。该乡以前是贫困乡,通过发展天麻产业,人均收入从前年的4752元增长到去年的5700元,甩掉了“穷帽子”。
该县长丰乡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培育良种,典型引路,强化服务,把天麻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重大产业来抓。全乡天麻种植由过去的5000平方米,发展到7000平方米,天麻品种选育、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今天的德江县,天麻种植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目前,全县栽种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带动周边市县80万平方米,正常年景鲜麻总产量达1000吨以上。
加工延伸产业链
走进位于德江城北工业园区的贵州洋山河集团公司生产基地,在标准化厂房里,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埋头忙碌,各种以天麻为原材料的深加工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出,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洋山河集团董事长蔡大棣算的是这样一笔账:德江天麻现在市场价每公斤400多元,而经过深加工技术处理,1公斤天麻可以生产20瓶60克的咀嚼片,1瓶咀嚼片市场售价170元,其产生的附加值十分可观。
洋山河集团目前拥有德江天麻保健食品厂、德江中药饮片厂、德江天麻GAP种植合作社、德江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公司通过联合重庆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等相关科研机构,组织国内权威保健食品团队建成国际先进的GMP标准保健品生产线,研制出“麻王智酒”“德江天麻冷碎超微粉片”等德江天麻系列产品。目前麻王智酒年产量达到1000余吨,德江天麻冷碎超微粉片年产量达上亿粒。
作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的德江康奇药植有限公司,从2002年成立以来,已经发展为集天麻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经过我们清洗、切片、烘烤加工的干天麻作为旅游产品特别走俏,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公司总资产达6500余万元。”公司还特别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借才借智发展天麻精深加工。他们通过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阳中医学院等多个院校合作,进行品种提纯和指标检测以及部分功能试验,为开发天麻精深加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德江天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德江天麻野生资源保护区,生产出的原生态天麻产品“龙麻”,因品质优良,加工工艺独特,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该企业还对新鲜天麻进行真空包装,可以放在8摄氏度以下的环境里保鲜半年。这为其销往更远的地区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我们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为提高天麻的附加值,提出打造天麻全产业链。从初加工、深加工到销售,基本形成了一、二、三全产业体系。”德江县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有6家企业从事栽培、产地初加工和深加工,有1家天麻生产协会和8家分会,10家天麻专业合作社。年加工天麻700多吨,产值超过2亿元。仅今年上半年,规模企业就实现产值1.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