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的隐名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2-01
中药的隐名,就是利用双关、借代、析字、藏字或诗词等手法,将中药名显示在言语之外。这种隐名,实际上是一种秘密传递中药信息的方法,其意思表达构思奇特,用词精巧,隐晦曲折。中药“隐名”的意义各有不同:
 
药名作诗,隐于其中。自古以来“医儒不分家”,一些儒家学子也略通岐黄之道;而悬壶济世的郎中,也会附庸风雅的赋词作诗,他们常常以奇特的构思,将中药名作诗排律隐藏其中,别有一番情趣。如明代诗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有一首隐名诗:“十谒朱门九不开,满头风霜却回来。归家懒睹妻儿面,拨尽寒炉一夜灰。”每句隐喻一味中药名。第一句说门久叩不开,意即经常上闩,谐音作“常山”;第二句说身披霜雪,谐音作“砒霜”;第三句说其人不见妻与子,郎要单身独处,谐音作“狼毒”;第四句说炉中火尽,即火焰消失,谐音作“火硝”。
 
市语暗号,欺侮生人。明代白话小说《生绡剪》一渔翁著的第九回“势利先生三落巧,朴诚箱保倍酬恩”中,就描写势利庸医申玉峰,自称“京传御医世家”,撰写申氏异注《本草》,其中就有许多隐名,故弄玄虚,如书中的“恋绨袍(陈皮)、苦相思(黄连)、洗肠居士(大黄)、川破腹(泽泻)、觅封侯(远志)、兵变黄袍(牡丹皮)、药百喈(甘草)、醉渊明(甘菊)、草曾子(人参),如此之类。不过是市语暗号,欺侮生人。”庸医申玉峰被患者家属伺机报复,落得个腿瘸毁容的下场。
 
隐去真名,提高疗效。据传旧时天津有一位名叫陈方舟的医生,给一位富商看病,开了个药方,要他连服三剂以后再来复诊。商人服完三剂以后,觉得病症仍然没有好转,于是另请名医施今墨先生为他治病。施今墨诊脉以后,又看了看陈方舟医生开的药方,只见药方上写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于是告诉富商可以仍按此方连续服用。但是,富商连说不行,硬要施老另开处方。施今墨发现眼下无法说服富商,只好挥毫写下这样一张药方“鬼益、杨枪、松腴、国老”。商人如获珍宝般地走了。
 
富商按施今墨的嘱咐,连服了二十剂以后,病果然好了。于是,携厚礼向施今墨致谢,施今墨却要他去感谢陈方舟医生。富商不解,施今墨告诉富商,他所开的处方,实际上就是陈方舟医生开的处方,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并增加较多的剂数而已。施老处方上的“鬼益”就是“人参”,“杨枪”就是“白术”,“松腴”就是“茯苓”,“国老”就是“甘草”。这四味就是有名的“四君子汤”,是用来补气的。商人一听恍然大悟。(天津 韩德承)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