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类植物的生存历史十分久远,早在遥远的中生代就已是其生长繁盛时期,距今有2亿多年。但是,由于地壳剧烈变动, “银杏家族”也随之衰亡,现在只剩下银杏一科一种,仅存于我国、朝鲜和日本,故银杏又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极为珍贵。
珍贵的银杏为落叶乔木,喜温暖向阳的环境,高大挺拔,枝叶参天,很有观赏价值,且因寿命极长,所以是美化环境的理想树种之一。我国很多有名的园林古刹都有银杏栽培,如北京西山大觉寺和成都武侯祠内数百年以上的银杏树,给人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陕西蓝田县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有棵银杏树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传说还是王维亲手种植的。山东莒县定林寺的银杏树需要8人合围,据说已有3 000多岁,可谓历尽人间沧桑。
因为银杏树挂果周期太长,往往爷爷辈种下,要到孙子辈才会结果,所以《汝南圃史》中称其为公孙树。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是,银杏树雌雄异株,花单性,所以《本草纲目》上说“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书中又载:“银杏……以宣城者为胜……叶薄,纵理俨如鸭掌形。”因此,银杏树又叫鸭掌树。
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可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等。现代研究表明,银杏叶中有黄酮苷等多种有效成分,可改善心脑血管的循环作用,维护血管壁的健康,降低血黏度,有利于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的良药。此外,银杏叶提取物对大脑水肿有保护作用,还有抗菌、抗病毒以及解痉、抗过敏、抗癌等多种功效,已被国内外制成多种制剂。
银杏的药用和食疗价值还体现在银杏果上。银杏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白果,它是银杏的种子,又名灵眼、鸭脚子。《本草纲目》说:“原生江南……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白果干燥的种子为倒卵形或椭圆形,略扁,外显青白色或灰白色,平滑坚硬,种仁淡黄色或黄绿色,内部白色粉质,以核仁入药。临床以外壳白色、种仁饱满、内里白色者为上品。
中医认为,白果有小毒,味甘、苦而涩,性平,有敛肺益气、滋养固肾、平喘咳、止带浊、缩小便、止遗泄之效,多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精淋病等。一般入煎剂可生用,制散剂或嚼食宜煨熟用。用药剂量通常为5~10克,或5~10枚。因本品性涩收敛,故外感邪实者不宜食用。
现代研究证明,白果仁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抗结核作用,可抑制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等(果肉的抗菌力较果皮强),还有短暂的降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结核和气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