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唐僧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虽然只是唐僧戏谑之语,但是可以看出,在很早之前,王不留行便被大家所熟知。又因其名字有趣,诗人也总免不了拿它来调侃,南宋周紫芝在《病中戏作本草诗》言道:“一朝逐客便当去,王不留行空泪流”。这悲伤劲儿,杠杠的!
文人骚客总不能免俗,但这毕竟是一味中药,且来看看这味“王不留行”的前世今生。
传说,王不留行是药王邳彤发现的。不过,他在给这药起名字的时候犯愁不已。这时候,他想到了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这里的事。
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性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儿。天黑了,王郎见百性还不把饭菜送来,不由心中火起,便带人进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饱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十会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
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王不留行,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热、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因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商品种类较为复杂,其原植物来源于不用的科属,药用部分有种子,果实及全草的不同。但大多数地区所有,均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
王不留行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东汉集前人医书而托名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里对这个名字有解释:“行不俟驾。速甚邮传。”第一句出自《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国君召唤,孔子等不及车辆套好马,开步便行;第二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说孔老师曾经说过,德政的推广应该比设立驿站传达政令还要迅速。王不留行的药性发作快,可以和应王命召和美德流传一样迅速。因此李时珍对这个名字的解释是“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
李中梓的《雷公炮制药性解》是这样记载的:味苦甘,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主金疮止血,痈疽毒疮,心烦鼻衄,难产,出竹木刺入两,治风毒,通血脉。酒蒸,焙用。王不留行专疗血证,而心主血、肝藏血者也。故均入之。痈疽等证,血不和也。《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此主和血,固宜治之。又治风毒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著名医家黄元御在《长沙药解》写道:味苦,入足厥阴肝经。疗金疮而止血,通经脉而行瘀。
关于此药的药性前文大概述之毕已,但药是用来用的,我们要知其所以然,也要知其然。王不留行作为常用药,日常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太平圣惠方》中有这样一个便民的小手段——不留行加白芷,用一样分量,同研为末,临睡前搓入在头发根里,隔天早上篦去或洗净,可治头皮屑,
《红楼梦》中有一味“冷香丸”,此药治疗刀伤棒伤极为有效,但制备极其复杂,需要雨水这天的雨、白露这天的露、霜降这天的霜、小雪这天的雪等各种千奇百怪之品。但要说这药真正起作用的,还得追本溯源,去看一看医圣仲景老爷子的《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藋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去汗) 黄芩 干姜 芍药 厚朴(各二分)
让人不解的是,这药方里面的三味药也需要在特殊的日子去采收,笔者去查询资料,只能得此宽慰人心的解释:中医言治疗金疮,当取生气为本,故用桑东南根,乃得生气而生气血,三月三是上巳节,是仲春生气最盛之时。而蒴藋是接骨草的药名,全年可采,他偏要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采的,估计想取“智巧”之意。还有那八月八日采王不留行,这一天是传说中的瑶池大会,也就是蟠桃会,想必,这仲景老爷子也想取这会中的一丝福气。这三味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了,治疗疾病岂有不愈之理?(玩笑话,读者可别较真,老衲也是费极了心力才编造出来,快为我打call!)
你要是想问这王不留行散如何制备,我也不藏着掖着,炮制方法是把王不留行子、接骨草叶、桑树根这三味药阴干一百天,不可日晒,再烧成灰;余下六味药分别捣细过筛,九种药末混合在一起即成。所谓散方,就是粉末状,不是丸药。需要的时候用小勺取粉,如果是小伤口就把粉末撒上去,如果创面大伤口深,就用水送服。
现如今,王不留行籽多用于制备“耳豆贴”,因其形状大小作为耳豆的刺激点极为合适,且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作用,所以在如今的耳穴治疗中,便应用愈加广泛,假如你看到了有人的耳朵是这个样子的,不要奇怪,他是在治病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