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这堂中医药文化课,告诉你现在的大一新生有多厉害推送后,有不少读者留言感叹,“如果有这么优秀的学生都来学习中医药,中医药的发展指日可待!”话说,又有哪个专业不希望招到最优秀的生源呢?这激励咱们中医药从业者要自强不息啊!从本周起,本刊将陆续刊登《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这门课程的优秀学生论文,以飨读者。
药中寻千年情
那日阳光正好,文广飘来药香,取几味于香囊中,一个香包便告成了。夜间放于床边,薰衣草的气息让躁动了一天的心归于平静,在花香中睡去,复归自然。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中草药,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中草药,或许是因为它所承载的千年文化,亦或许是真的想从中学到些什么有用的知识。是或不是,冥冥中有一段不解的缘分在我和中草药间。
一
♫
遐想有这样的午后,泡一杯枸杞子,翻开泛黄的书卷,那书上的一花一草,都是那么的可人,看到有趣处,莞尔一笑。
中草药的价值首先在于传承吧。千百年来,流于宫廷,也藏于民间,它是书上的祖传药方,也是长辈所说的口耳相传。可以想象,在那个认知落后,科技落后,医疗卫生水平落后的年代里,是多少人的努力才解开了这些中草药里的秘密。路边的一株野花,可能是致命的毒物,也可能是救命的良药。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到《黄帝内经》,从《伤寒论》到《温病条例》,治病的方子出了一个又一个,对草药的认识换了一次又一次,但治病的依据却从未变化。
如果要给上述的午后场景再补充点什么,那我希望那书卷上有阴阳,有五行。太极两仪,阴阳相调,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对应着人体的气息,对应着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人的身体也有其内在的协调机制。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中药永恒的主题。
中国文化与中药文化密不可分,中药文化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是稼轩笔下的中草药。“防己一身如竹沥, 茴香何日拜朝廷?”是唐玄奘的心。当归有了思乡的情愫,芍药有了济世的情怀,一株株花草含相思,一味味药入深情。在阅读经典中揣摩古人对这一味药的用途看法,在药香中寻找文化的寄托,也是一件舒畅的事吧。记得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老师说过,学习中药需要植根到这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去。
那红色的宁夏枸杞在水中翻腾,渐渐地,水也有了甘甜的味道。咬破一颗泡开的枸杞,说不出是甜还是涩。
二
♫
像是追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姑娘,初为她的气质所吸引,而后渐渐感受到她的好。中医就是这样的姑娘,她有华美的诗章,有质朴的故事,有生长时的含蓄,有入药时的绽放。中药就是这样的姑娘,她温柔地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该做,她告诉你怎样才能身体好,摆脱病魔的纠缠。因她的文化喜欢上她,也会因她具有的价值而爱上她。
犹记得那节课上的子午流注图,不同时辰不同穴位有不同的运行,不同的器官因此而具有不同的活跃程度。因为一张表了解了什么时候该吃得饱点,什么时候应该适当休息,可以说获益匪浅了。
手太阴肺经,从中府天府到鱼际少商,恍若雨从天降,浩浩汤汤最终又归于少商。年少时候开始的鼻炎让我一直很困扰,而搓鱼际穴的方法让我能够在平常能够缓解不适感。这是中医所留下的,简单却又实用。
还有饮食,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她说冬日里吃些温性食物,于是西区食堂要一份山药炖羊肉,暖意入肝,浑身舒畅。原来我们所吃的食物里还有那么多大学问。古人云: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果不欺我。
当然作为药物,中草药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治病。一帖帖膏药一碗碗汤,条理人的身体,使阴阳归于协调。温寒热凉,辛甘酸苦咸,草药沉睡在《本草》中,四气五味为伴;君臣佐使,汤丸散膏丹酒胶,方子留在《千金方》里,药理方剂相随。
中药本身就是一个高明的医生,悬壶济世。她用她的方法,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东西来救治一个个病入膏肓的人。
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她还是依旧。
三
♫
对中医来说,西医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敌人。中医西医,本无矛盾,只是走了两条不同路。像是两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们所做的,其实都是在对抗病魔,都是在保卫人的健康。
若果说西医走的是还原论,那么中医就走了系统论。还原论者必然注重对细节的研究,对个体的诊疗,而系统论者呢?却是从整体观来看待,辨证施治。两者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对待一样的疾病,却又都收到了或大或小的收获。
可无论是还原论,还是系统论,却沿着两条路走到了一起,像是两个长大了的孩子,带着自己一路上的收获,在次相逢。多少年过去了,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分享出来。
合,则两利!分,则两弊!
当现代的中医采用现代技术取代望闻问切的时候,中医对患者的检查更为精确。当西医认识到治未病的深层理念后,在人们平常的保健方面做得越来越好。而传统的中草药也正在走向这个世界,在历史的大浪中交融,就如八角茴香制成的“达菲”。
而距离中药彻底站在潮流至上还要好久。只有中药彻底被世界所接纳,那中药的价值才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对中药的发展来说,现在所需要做的,不仅有对中药里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还有双盲实验的开展。曳曳青蒿,谁知我心?中国的中草药是个大宝库,具有无限的挖掘量,他日必将声震全球!
中草药,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的典范,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才到如今,经受了多少千锤百炼,才能够被接受。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也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多年后的一天,回首中医的发展之路,又会有怎样的感慨?
四
♫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这是一二年浙江高考中的阅读《母亲的中药铺》,而这一句,活灵活现勾勒了三七的模样。高三奋斗的一年,做过太多的阅读,已经记不清了,只有当初做到这一篇的时候,仿佛眼前一亮,那被题目劳累了的心一下子得到放松了。或许这就是和中草药的缘分吧。现在生了病很少去看中医,而这纸上相逢,未免不会是那惊鸿一瞥,从此我便被深深迷上了。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有喜欢中药的同学买了中医的书在看来,求得一览,虽然没学进去什么,也只是了解了四气五味,知道了症有虚实。而如今呢,有幸在大学里选到了这门课,了解了很多新知识,而且很实用。难知与本草的缘有多深,总之这一次与中草药的这场相会又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吧。
另一份缘是来自大学的SQTP项目,以“悠悠药香萦紫金”为名,像谈了一场漫长持久的恋爱。我在项目中多是做中草药的推文,从最初介绍仙剑三里人物对应的草药,到后来介绍那漫山遍野的花,还有现在介绍的食物中的草药。做推文的同时,也增长了我的知识,又加深了我对中药的爱。
夜渐渐深了,躺在床上,身边放的是自己做的香囊。薰衣草的香味弥漫,舒缓着我的神经。渐渐睡去,梦中,是否会成为那悬壶济世的医者?
有一段缘在我和中草药间,溯源千年,只为寻那段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