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面锣《中药大辞典》:大一面锣拼音Dà Yī Miàn Luó 别名大一面绿(《峨嵋药植》),白毛草(《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锣的全草或根。春、夏两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密被淡黄色粗毛。根茎木质化,具不定根。茎直立,高15~33厘米。叶1片,直立,生于茎之顶端,几无柄;叶片广卵状椭圆形,长达22厘米,宽约12.5厘米,有时具1~2片鳞片状的小叶,亦着生茎端,长2厘米许,宽近2厘米,先端尖;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锯齿,基部心脏形或圆形。花排列成伞形花序或单生于茎顶,花梗长约2厘米;花萼5裂,裂片长椭圆形,先端尖,长12毫米;花冠下部结合成管状,长4厘米,先端2唇形,管内有毛2列;雄蕊4,花粉散出后花丝卷曲,将花药拉入冠管内。 生境分部生长林边湿润的碱性土壤中。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咸,无毒。" 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根:化痰止咳。" ②《四川中药志》:"全草:治心脏衰弱,红崩白带,小便淋沥及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一面锣拼音Dà Yī Miàn Luó 英文名Herb of Sessile Didissandra 别名大一面绿、白毛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issandra sesquifolia C. B. Clarke 采收和储藏:春、夏两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大一面锣 多年生草生,高15-30cm。根状茎匍匐横走,圆柱形,有多数须根。茎无节,不分枝,状如叶柄,全株密被淡黄色粗毛。叶2片,近顶生;近无柄;叶片极不等大,大叶片卵形,长12-39cm,宽12-21cm,另一片极小,长3-5.5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不等,近心形,边缘不整齐疏锯齿,两面被白长柔毛,下恩赐沿叶脉较密集。聚伞花序近茎顶腋锯齿,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沿叶脉较密集。聚伞花序的茎顶腋生,具1-2花;花序梗长1-1.5cm,与花梗密被淡褐色长柔毛,花梗长约1cm;花萼钟状漏斗形,5浅裂,裂片长圆形,具5脉,密被毛;花冠管状,紫蓝色,长约7cm,外面被白色短柔毛,上部渐扩大,5浅裂,稍呈二唇形,裂片近圆形;雄蕊4;花丝扁平,花药狭长圆形,药室汇合,退化雄蕊1,着生于长距花冠基部1.7cm处;花盘5浅裂;子房线形,长柔毛,花梗长约1cm;花萼钟状漏斗形,5浅裂,裂片长圆形,具5脉,密被毛;花冠管状,紫蓝色,长约7cm,外面被白色短柔毛,上部渐扩大,5浅裂,稍呈二唇形,裂片近圆形;雄蕊4,花丝扁平,花药狭长圆形,药室汇合,退化雄蕊1,着生于长距花冠基部1.7cm,外;花盘5浅裂;子房线形,长2.8cm,被微柔毛,无明显花柱,柱头2,不等大,上方1枚长圆形,先端平截,下方1枚倒卵形,先端微凹。蒴果线形,长约7cm,深褐色,近无毛。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600m的山坡林下、路旁及峭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味甘;涩;性平 归经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涩精;固下。主心悸怔肿;梦遗滑粗;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根:化痰止咳。2.《四川中药志》:全草:治心脏衰弱,红崩白带,小便淋沥及夜梦遗精。 摘录《中华本草》 |